第343頁
2023-09-17 20:36:18 作者: 閆桔
底下的老百姓能得溫飽,治安太平,有冤能伸,有學可上,對未來有憧憬,公糧自然上交得心甘情願。
這又是一個良性循環。
地方衙門把老百姓伺候好了,經濟抓起來了,他們領到的月俸就會更豐厚。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哪怕現在的農作物產量還有待提高,品種單一,生產力落後等等存在著諸多問題,但至少大框架已經構造好了,已經進入一個井然有序的循環。
待到有足夠的實力時,再從外來引進作物新品種。
水稻產量不高,那就引進紅薯玉米土豆這些可以管飽的東西。
沒有棉布被褥,那就引進棉花種植,讓它取代麻布。
有些東西既然無法從技術上攻破,那就直接去引進好了,總能搞出些花樣來讓生活過得更安逸。
梁螢的思路清晰無比,堅決遵循務實道路,雖然她經常跟那幫土匪畫大餅忽悠,但絕不會忽悠老百姓。
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她對最底層人的需求了解給武安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所有出發點都是滿足那些命如草芥的老百姓。
在這樣混亂的世道是極其不可思議的,武安只覺得整個三觀都被顛覆了。
可是看著那些人們欣欣向榮,個個都帶著一股子積極向上的憧憬,真的讓人欣慰。
從曾經飽受戰火飢餓磨難的世道,一夜間變革成現在的人人有地種,家家有餘糧的盛景,不就是治國者最理想的海晏河清嗎?
溫飽、學堂、小商販經濟,這些東西是武安以前不曾去接觸的。
如今從那華麗廟堂走到人間,感受俗世煙火,內心受到極大的衝擊。
不管她承不承認,這裡的人們就是生活得好。
沒有盤剝欺壓,只有扶持,衙門成為了他們的服務者。
那種角色顛倒令武安難以適應。
可是她心中又同時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而這裡的「水」,是能載舟極速前行的,乘風破浪,揚帆啟程。
從永慶到臨都,再到雁門,進俞州,一路過去道路暢通無阻,商旅往來,一派欣欣向榮。
她們進入到扶陽時,當地的衙門正向老百姓們借糧。
人們主動排起長隊給公家送糧。
哪怕冬日寒冷,可是他們的心是熱的,說出來的話是暖的。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那些舉動,武安不禁生出一種奇怪的錯覺。她明明是從京城來的,明明見識過世間的所有繁華,卻有種鄉下老太太進城的怪異感。
士農工商,朝廷對商賈多數採取的是打壓政策,但這裡的衙門會扶持。
女學更是天方夜譚,世人對女人多加約束,這裡卻鼓勵她們走出去跟男人搶飯碗。
老百姓明明是統治者手裡的牲畜,這裡卻被高高捧起,翻身農奴把歌唱。
甚至衙門還窮得要向老百姓借糧了。
武安忍不住偷偷問梁螢,「衙門會還糧嗎?」
梁螢:「???」
武安:「你們會還出去嗎?」
梁螢似有不解,「當然會還呀,不還的話下次就難借了。」
武安:「……」
羊毛出在羊身上,她真的很有想法。
兩人過去時在街道上看到眾人圍了一大圈,武安也去湊了回熱鬧。
原是一個中年男人在講話本子。
那男人時而模仿女聲,時而模仿狗叫,講得繪聲繪色。
武安頗覺稀奇,居然也認真地聽了下去。
那話本子向世人警示拐賣婦女兒童會受到的處罰。
武安這才後知後覺回味過來,問道:「這合著是在向老百姓普法?」
梁螢點頭,「對,就是普法。」
武安贊道:「這個挺好,聽著有意思。」
在扶陽逗留了幾日,她們便回的河城。
沿途下來武安整個人都變得開朗許多,沒有以前那般沉悶。
不曾想她們才抵達河城,剛進州府,就見李疑神色凝重。
梁螢暫且把武安安置到官舍,隨後過來問他因何緣故面色凝重。
李疑回答道:「昨日俞州接到東州那邊傳來消息,說朝廷派了使臣前往金林去了,只怕要生出事端來。」
梁螢默了默,無比淡定道:「八月份楚王沒撈到便宜,興許是跟我們俞州死磕上了。」
李疑憂心忡忡道:「這樣始終不是個辦法。」
梁螢:「趙雉在那邊的?」
李疑點頭,「他和鄭曲都在那邊的,密切觀察金林王太守的動靜。」
梁螢深思道:「楚王到底還有多少兵?」頓了頓,「他在東州和泉州就折損了二十多萬兵,汶陽還有十萬,京畿應也有不少兵鎮守,倘若要跟我們死磕,光靠金林肯定是磕不動的。」
李疑有些受不了道:「你的意思是還會派兵過來打?」
梁螢理所當然道:「不然呢,你當金林王太守傻呀,他好端端的豈有膽量敢跟我們硬碰硬?
「並且東州九郡我們一下子搶了六郡,那戰鬥力他肯定是瞧在眼裡的,如果楚王不發兵來,他肯定不會貿然行動。」
李疑發愁道:「眼下這情形只怕又要打仗了。」
梁螢淡淡道:「打仗不挺好嗎?」
李疑:「???」
梁螢無恥道:「你沒發現我們越打仗兵就越多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