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2023-09-16 14:50:20 作者: 呂吉吉
案情似乎十分明顯了,男人槍殺了女人,然後吞槍自殺。
然而唯一的問題在於,兩具屍體的腐爛程度完全不一樣。
女性的屍體已經出現了巨人觀,死亡大約在五到七日左右;而男性的屍體卻只在體表出現了樹枝狀的污綠色腐敗靜脈網,死亡時間應在三到四日這個區間裡。
根據法醫推測,二者的死亡時間相差了起碼得有二十四小時以上。
這樣一來,案子便十分不可思議了。
因為,這就意味著,兇手在殺害女被害人後,在二十四小時後重返犯罪現場,又或者乾脆在屍體旁邊生活了一天,再舉槍自殺。
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這都實在太匪夷所思了,實在有違正常人的思維邏輯,簡直堪稱變態了。
就在法醫還在糾結著這詭異的時間差的時候,另一項證據出現了。
兇案發生時,有兩個少年恰好在別墅附近玩耍,聽到了槍響聲。
他們倆異口同聲咬定,一共聽到了三發槍聲,兩發間隔時間很短,最後一發則隔了約莫五分鐘。
而警方已經證實,現場作為兇器的「沙漠勇士」一共擊發了三顆子彈,兩顆打中了女死者,一顆則留在了兇手自己的腦袋裡。
若是少年們的證詞無誤,兇手與被害人的死亡時間只差了五分鐘,理應不會出現如此明顯的屍體腐敗差異才對。
沒辦法,探員和法醫只能重返案發現場。
這一次,他們終於發現了造成這種奇特的腐敗差異的原因。
當地是沙漠地區,晝夜溫差明顯,午間陽光直射時,地面溫度接近四十度,而夜間氣溫又會降到十到十五度左右。
案發現場是一棟別墅,女死者中彈後倒在了落地窗前,而落地窗朝向西南方,窗簾是敞開的狀態。
如此一來,沙漠地帶的午後日照便會攜著高溫與暑氣照到女死者的遺體上,令她的體溫升高,變成最合適細菌生長的溫床。
而兇手是在玄關的角落吞槍自殺的,那兒剛好是樓梯與牆壁的夾角,完全照不到太陽光,比起被害人所在的位置,顯然要涼快上不少。
加之女死者體態較為豐滿,兇手則高挑消瘦,二者體型的差別更加大了遺體腐敗速度的差異,才會造成這種明明兩具屍體同處一屋,直線距離只有七米,腐敗程度卻相差了足足一天的奇特現象。
因為報案時間是在黃昏,探員和法醫第一次進入兇案現場時,太陽早就下山了,他們便未曾留意到落地窗的朝向,自然也不會考慮到日照對屍體腐敗速度的影響了。
所以說,從屍體現象推斷死亡時間是法醫學中一種古老而傳統的方法。它的結果不可能十分精確,而且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遠比偵探小說里寫的「常識」要困難和深奧得多。
回到葉懷睿他們正在調查的白骨屍上。
這具屍體的軟組織經腐敗而軟化、液化,基本完全溶解消失,毛髮和指甲已然脫落,僅留下一具枯骨而已。
通常情況下,屍體埋在土壤中經過兩三年的時間,軟組織便會變成泥漿一般的灰污色,很容易便會液化脫落,白骨化的過程就算完成了。
大約掩埋十年以上的屍骨才會完全乾涸,再過三百年,屍骨中的有機物大部分降解,就會變得輕而易碎。
但事實上,白骨化的進程也受很多因素影響。
例如溫度、土壤性質、掩埋深度、棺木的密封性等等等等。
暴露在空氣里的屍體比完全浸泡在水下的屍體更容易變成白骨,而泡在水裡的屍體又比埋在泥土裡的屍體爛得更快。
若是有昆蟲的參與,這個進程會快上加快。比方說,在合適的條件下,蒼蠅的幼蟲甚至能在一周就將一具成年人的屍體吃得只剩一副骨架。
而相反的情況下,如果屍體本身較不易腐敗,又在一個密封性好的乾燥環境中保存的話,白骨化的進程則會慢到令人震驚。
各類玄幻小說和影視作品裡常常會有這樣的橋段:
古墓里挖出一具千年女屍,開棺時見其臉色紅潤、肌膚細膩,容顏栩栩如生,仿佛只是睡著了一般,可惜絕世芳容終不能長久,肉身一見風便迅速腐朽,很快便爛得只剩一把骨頭了。
當然,至今為止,還沒有人能提供這等千年不朽的女屍樣本,但在一定條件下,遺體在地下埋了數年甚至數十年,依然保存良好的情況並不罕見。
有一個案子,新生兒剛降生便被殘忍扼死了。
他小小的遺體被層層包裹,然後塞進塑膠袋裡,最後裝進了一隻密封性很好的聚乙烯箱子裡,埋到了荒地里。
新生兒未曾進食,腸道內細菌很少,加之遺體保存的環境能有效隔絕外部空氣與水分進入,二者加成之下,待到十年之後,孩子的屍體被重新挖出來的時候,身上還能見到相對完整的軟組織。
這具屍體是葉懷睿他們親手挖出來的,自然了解它的掩埋環境。
屍體埋得不深,只有一張篷布包裹,埋屍地的土壤濕潤疏鬆,金城又常年溫暖多雨,屍體的白骨化速度最多不會超過三年。
加之骨骸上幾乎已沒有軟組織殘留,可稱完全乾涸,是以當時黃警官詢問時,葉法醫才會說,這人死了起碼得有十年以上了。
然而「十年以上」是一個非常寬泛的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