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2023-09-16 14:44:35 作者: 墨魚甲乙
    見元宏與元禧二人聽得仔細,元澄接著道:「其言道『劉氏府邸門前設一瓦棚,有僕役於內作業,凡郡內獵戶捕得懷子之獸,皆可至此換取錢糧。劉府之人得之,便會將其放歸林間。而此舉,便是劉氏嫡出之女所想。』

    元澄言語之間,元宏不時微微頷首。

    待元澄言罷,元禧開口道:「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惜物之心,著實難得。」

    元宏亦開口道:「《孟子》有云:『君子之於物也,愛人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太子身邊若有此良善之人相伴,必可使太子待子民以仁愛。」

    將案幾之上名冊展開,元宏以硃筆畫圈,便將魯郡劉氏定為太子元恂之左孺子。

    元澄與元禧齊齊起身,道:「臣賀陛下,為太子覓得良人。」

    君臣三人正說話,三寶入內來報,太醫令於殿外求見。

    自禾有孕,元宏便要太醫令日日為禾請脈問診,而後來報。

    待向元宏及元澄、元禧俯身行罷禮,太醫令梁世清道:「陛下,方才臣為昭儀請脈,昭儀風寒之症雖緩,然昭儀身懷龍嗣,臣自不敢用藥過急。」

    見元宏鎖了眉頭,梁世清小心道:「臣已開了驅寒之茶湯,囑昭儀代茶飲之,不出三日,昭儀定可康復。」

    元宏聞此言,方展了眉頭,道:「好生照看昭儀,不容有任何閃失。」

    梁世清連連應是,退了出去。

    梁世清將退至門邊,乎聽元宏問道:「方才何人伴昭儀近側?」

    梁世清急忙忙轉身回至御前,道:「除了汪氏,另有一小女子於一旁為昭儀撫琴。」

    元宏點點頭,揮手示意其退下。待梁世清離去,元禧笑道:「陛下待昭儀之心,便是尋常百姓夫妻,亦是不可多得。」

    元宏笑而不語,思忖片刻之後,忽道:「皇叔所薦鄭氏之女,如今常常陪伴昭儀左右。朕見其亦是個聰明討喜之人,若以她為恂兒右孺子,皇叔與二弟意下如何?」

    元澄微微點頭,道:「臣聞此女善音律,能詩文,如今其可伴昭儀身側,那定是性情溫和之人。若其為太子孺子,亦頗為妥當。」

    元宏復又執硃筆,定下鄭蕎為右孺子。

    第四十回 兄弟鬩(一)

    因產期臨近,高嬪行動愈發遲緩。

    這日,高嬪作罷針繡,起身行至苑中。但見禾與汪氏、吉祥亦於苑中賞花,便欲近前行禮。

    禾亦瞧見高氏,便急忙上前,親手扶起高氏,笑道:「高嬪如今身子重,此間又只吾等幾人,切莫再向吾行禮了。」

    高氏微微點頭,道:「昭儀寒症可已大安?」

    禾淺淺一笑,道:「飲了幾日驅寒之茶,現下里已大安了。」

    近前拉著高氏之手,禾微笑道:「吾與汪嫂一道,為你腹中孩兒做了些褓服。只這幾日吾恐寒症過了於你,便不敢送去你房內。」

    高氏聞言,心下動情,忙道:「您貴為昭儀,亦是有孕之身,如今又病著,怎可再為妾操勞。」

    禾微笑道:「吾如今有孕只不足三月,一切行動如常。吾與你一宮而居,朝夕可見,又何需事事依禮而行?」

    高氏點點頭,不再言語,心內自暖。

    皇后宮內,馮氏與袁氏滿面春風。

    皇帝下了旨意,待芒種遷至洛陽宮後,便為太子行圓房之禮。雖說只是左右孺子,卻因皆為世家嫡出之女,一切婚慶事宜自不可免。

    皇后馮氏身為後宮之主,太子嫡母,自是擔起此重任。

    鮮卑一族本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嫁娶皆先私通,略將女去,而後遣媒人送去馬牛羊以為聘娶之禮。如今皇帝厲行漢革,又制了「婚律」,襲漢家之禮法,以助胡漢通婚。

    馮氏自受皇后印璽,宮內諸事仍由先太皇太后定奪,至先太皇太后薨世,大喪之儀自是由皇帝親掌。此番為太子左右孺子行「六禮」,馮氏便有心顯示自己手段,故而慎重其事。

    馮氏與袁氏相對而坐,嬋梅奉了酪漿,便立於一旁靜候。

    馮氏端起碗盞,先飲了一口酪漿,細細品之,幾個彈指後,對袁氏道:「今日酪漿,甜而不膩,稠而不黏,極好。」

    袁氏笑了笑,道:「皇后宮裡的一應吃食,那自是極好的,妾今日便是有福了。」於是亦端起碗盞,飲了一口。

    馮氏因今日心情舒暢,言語之間自是和顏悅色。待放下手中碗盞,馮氏道:「吾雖為漢家之女,卻入魏宮多年,便是陛下聘吾為皇后,亦未曾有此繁縟之禮。袁夫人你素來精通漢禮,此番你便要盡心輔佐於吾。」

    袁氏微微一笑,道:「此番是宮中盛事,便是皇后不說,妾亦會不竭餘力輔佐皇后。」

    馮氏當下便笑起來,道:「瞧吾這記性,倒是忘了,這左孺子魯郡劉氏,便是袁夫人之外女啊。」

    袁氏亦笑道:「此番妾之外女可入選東宮,亦多虧了皇后相助,妾與阿姊自對皇后感激不盡。」

    見馮氏一臉笑意,袁氏繼續道:「阿姊亦囑咐妾之外女,著她入宮之後,一切當以皇后為上,待皇后以至親至孝。」

    嬋梅近前,為馮氏添了一勺酪漿。馮氏復又端起碗盞飲了一口,方開口道:「你不過於吾這裡得了陛下欲為太子擇孺子之消息,何來吾相助之說?此女得緣入東宮,便是她與太子之緣分,一切皆為造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