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2023-09-16 14:34:29 作者: 祝厘
    或談及前世他迅游各地的趣聞,或說些前朝大臣家的雞毛蒜皮,總能逗的顧嬋漪輕笑出聲,漸漸忘記身子的疲乏,陷入沉睡。

    如此相伴,顧嬋漪那些時日方睡了好覺。

    好不容易熬到端午,顧嬋漪漸漸心態平和,甚至還能坐在窗台前,興致勃勃地編制新的長命縷。

    有她的,沈嶸的,太后的,兄長的,還有兩個未出世的寶寶的。

    沈嶸踏進殿門,便瞧見她垂首低眉,甚是認真的模樣。

    悄然行至近前,他看了眼案桌,在心裡算了算數量,抿了抿唇,「今年可無需為你家阿兄準備這個了。」

    顧嬋漪瞥見地面上的影子,早早便知曉他站在她身後,只是故作不知。

    驟然聽到這話,她轉頭仰視身後的人,「這是為何?」

    「自是有旁人為他編制。」

    沈嶸俯身,從後面環抱住她,往日單手便能握住,甚至還有盈餘,如今卻需雙手環抱,他稍稍偏頭,還是讓她受苦了。

    顧嬋漪背對著他,瞧不清他的神情,並未察覺沈嶸的情緒轉變。

    她眨眨眼,福至心靈,挑了下眉,既驚又喜,「莫不是白姐姐終於應了?」

    「約莫年前,他們便能凱旋,屆時你自去問她。」沈嶸貼著她的後背坐下,聲音悶悶的。

    顧嬋漪放下尚未編完的長命縷,側身看他,「這是怎的了?莫不是又有哪個大臣惹你生氣了?」

    沈嶸卻搖頭不語,將她摟進懷裡。

    顧嬋漪抬起他的左手,將已然褪色顯舊的長命縷解下,戴上新編的長命縷,輕聲喃喃,「願子攀事事順遂,健健康康。」

    沈嶸定定地看她,白日陽光透過窗子,落在她的身上,明亮且美好。

    他伸手拿起案桌上的長命縷,解下她手腕上的舊長命縷,戴上新編的,握緊她的手,正色道:「願阿媛身強體健,母子平安。」

    眼見臨盆在即,顧嬋漪再次難以入眠,誰知,沈嶸竟比她還緊張,整日憂心忡忡,焦躁不已。

    除了在納妃之事上大動肝火外,向來溫雅的君主日漸暴躁,朝臣背地裡怨聲載道,只盼皇后順利生產。

    暴雨驟降,沖淡連日暑氣,電閃雷鳴,皇后腹痛難耐,儼然生產之期已至。

    宮中頓時井然有序地忙碌起來,太后顧不得梳妝,得到消息便披上外衣,急匆匆趕到皇后殿中。

    黎明破曉,日出東方,朝霞漫天。

    嬰兒的啼哭先後響起,母子平安。

    第88章 番外二

    ◎遊山玩水◎

    興平二十三年, 皇太子沈詢迎娶太子少傅羅明承之女為太子妃。

    興平二十五年,太子妃於東宮誕下皇孫。

    興平二十六年,沈嶸留下一紙退位詔書,攜皇后顧嬋漪離開皇宮。

    第二年元宵佳節, 沈詢登基為帝, 改年號為延熹, 是為延熹元年。

    出定東門, 向東而行, 約莫半月, 便到了東慶州。

    自顧長策與白芷薇平定倭患後,東慶州這二十餘年來, 再無倭人沿海侵擾,東慶百姓安居樂業,日漸物阜民豐。

    沈嶸前世為攝政王時, 曾踏足東慶州,那時東慶沿海時常有倭人乘船而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他恨極氣極卻無可奈何,朝中並無海軍, 更無領兵之人。

    他在東慶盤桓月余,方尋到合適的苗子,送至白芷薇身邊,得白芷薇悉心教導。

    等這個孩子長大,平定倭患,他卻再未來過東慶。

    今世, 他掌握先機, 登基後便立即組建海軍, 並讓善於領兵的顧長策與熟悉東慶的白芷薇,共同統領這支海軍。

    強強聯合,勢如破竹,興平三年秋,捷報傳入都城。

    如今,他終於有閒暇,親自來這塊土地,看看這裡的百姓。

    海風咸腥,偶有海魚躍水而出;晚霞漫天,瑰麗絢爛;有漁船緩緩而歸,悠閒自在。

    顧嬋漪手捧披風,行至他身後,將披風披在他的身上,系好系帶,立於他的身側。

    沈嶸伸手,握住她的手,溫潤有力。

    「且在此處住些時日,過完重陽,我們便往南走。」

    沈嶸牽著她的手,漸漸往回行,「豐慶南邊,即便是冬日也無需燃炭取暖,還有許多平鄴見不到的新鮮果蔬,你應當會喜歡。」

    顧嬋漪聞言,眉眼彎彎,輕輕點了下頭。

    雖然前世她陪在沈嶸身邊,去過許多地方,但那時的大晉並非樂土,百姓民不聊生,艱難度日。

    如今大晉經過沈嶸二十餘年的治理,各地皆是胸懷百姓的官員,北狄不敢南侵,倭人不敢西來,南疆亦真心臣服。

    各行各業欣欣向榮,百姓豐衣足食,國泰民安。

    她知曉當初皇族並無可靠之人,沈嶸定要登上至高之位。

    她亦知曉沈嶸其實不願困守宮城,更願隱匿身份,如尋常百姓般在民間行走。

    正因前者,她心甘情願隨沈嶸入宮,陪他住在宮城,不得隨意外出。

    又因後者,她點頭應允沈嶸,一同說服老夫人,三人悄然離開都城,將皇位傳給詢兒。

    只是……

    顧嬋漪想到兒子,輕笑出聲,「我們這般將詢兒留在宮中,日後回去,恐怕他會怪我們。」

    沈嶸不解,甚至停下腳步,神情很是一本正經。

    「他十二歲後,便隨他舅舅外出遊玩,大晉上下,他何處未去過?我尚未說他留我們兩人在宮中是何道理,如今我僅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竟還有顏面責怪父母?」

    

    <span>傳送門: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