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頁

2023-09-16 07:32:29 作者: 三一零白月光
    時家家道中落,惹上了人命官司,危難之際,求助於千老爺。

    一連三封信,聲聲冤枉,請求舊友看在往日恩情,施以援手相助。

    只求查一個清白。

    可千老爺為官清廉,時家的案子又人證物證齊全,他又豈能灘這趟渾水,夫人幾次勸阻。

    於是,千家對時家的來信,置之不理。

    未料多久,時老爺在獄中耐不住酷刑撞牆自盡。

    時夫人受了刺激,一病不起,跟著時老爺去了。

    時家僕人走的走,散的散。

    時倫卻始終執於父親的案子,散盡餘下家財,只為查明真相。

    後來,處理時家案子的官員貪污被告,上級派了欽差來查,時家的冤案,才終於昭雪。

    時倫家財散盡,舉目無親,只能帶著母親臨走之前的最後一封信與信物,來到了京城,投靠千家。

    千家夫婦得知時家境況,愧疚之心,又不敢說明,只能謊稱,不曾收到過什麼信件。

    一方面,又因為想要補償,將時倫留在了府里。

    兒時情意,加上此時年紀正值芳華,時倫對自己的未婚妻,甚是傾心。

    可這時的千時顏,卻已經與永嘉帝兩情相悅。

    千老爺欲照舊約,將女兒許配給時倫,屆時,再給時倫謀份差事。

    可千夫人卻覺得,女兒嫁給太子,便是將來的皇后,那才是榮寵無雙。

    何況,時倫如今是不知道當年她們見死不救之事,倘若知道了,又豈會像現在這般。

    將來對女兒,還不知道如何。

    兩人談話間爭執了起來,被時倫撞見了。

    憤懣之際,他暗下決心,只要時家按照舊約,將女兒許配給自己,過往之事,他一概不追究。

    可千家,到底還是將女兒,嫁給了太子。

    千家夫婦因為愧疚,將時倫收為義子。

    之後幾年,其樂融融,可誰也不知道,時倫心中對千家夫婦忘恩負義又毀舊約的行徑,漸生恨意。

    他一面在府里籠絡人心,終於在千時顏的死訊傳到千家之時,千老爺受了刺激,一病不起,千夫人為照顧千老爺,精神不濟,無暇顧及府中事。

    時倫趁機遣散家中忠心奴僕,將夫婦二人看守了起來,日日誅心。

    此時的千府,已在時倫的掌控之下,對外稱夫婦兩人染重疾,需要靜養,謝絕一切客人來訪。

    家中有奴僕察覺不對,給遠在外求學的小少爺送了消息。

    不料,小少爺在趕回京城的路上,遭遇了土匪,屍體被當地官府送回京城時,消息傳到了千家。

    兒女皆亡,兩夫婦也沒了活的念頭,又悔恨當年一念之差,鑄下今日之果。

    留下血書一封,稱到陰間向時家夫婦謝罪,便自盡了。

    多年之後,那位曾經送信出逃的奴僕,藉此事,向千時倫要挾,否則,便將此事告知沈千昭。

    此時的千時倫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心裡尚有一絲仁義在的少年郎。

    他只信,死人,才不會泄密。

    奴僕僥倖逃過一劫,暗中潛入了府里,等到沈千昭上門之時,揭露了此事,又有血書為證。

    面對沈千昭的質問,千時倫全都承認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千時倫一直都服用沈千昭送來的藥,卻從未查那是什麼藥。

    縱使他心裡清楚,這些藥,定然不是什麼滋補的好藥。

    可他有罪,這份罪,苦苦的折磨了他十多年。

    或許只有服下沈千昭送來的這用效不明的藥,才能讓心裡好過些。

    可他不知,沈千昭,從來沒有想過要他的命。

    ...

    從相府出來時,外頭又飄起了小雪,上了馬車,采秋從盒子裡拿出了一個瓷瓶,「殿下,您方才忘記帶進去了。」

    沈千昭瞥了那藥瓶一眼,淡聲道,「以後都不必再送了。」

    采秋一怔,一時間沒明白過來,不必再送的意思是,丞相已經藥石無醫了,還是主子和丞相已經和解了?

    這份疑問一直困惑了她幾年,采秋忍不住問,「殿下,奴婢能問問這究竟是什麼藥嗎?」

    若是毒藥,那見效也太慢了些。

    沈千昭側過目光,看向外頭,片刻後,沉沉的聲音在馬車裡響起,

    「不過便是擾人心神,能讓夜間多夢的藥罷了。」

    第545章 謝臨得意

    采秋一怔,她一直以為是毒藥......

    明顯察覺到主子今日情緒似乎有些低落,她沒再多說話。

    沈千昭透過馬車窗,看著外頭雪景,早間的雪剛化不久,這會兒便又下起了小雪,沿街的好些人家門窗都緊閉了。

    她伸出手去接雪花,手心一涼,不由有些想宋懷了。

    西朝這會兒,是否也像大晉這會兒一般下著雪?

    ...

    開春,分科取士,書院不少學子經過考察,好幾位表現出眾,得了朝中幾位重臣的大力舉薦。

    然就在任官職這一問題上,以閔青和千時倫為首的兩派,爭論不休。

    殿中與御書房總是傳來爭吵聲。

    閔青認為,士族子弟見多識廣,經驗老道,在重要職位上,自然是選用士族子弟更為合適。

    而千時倫認為,士族多數子弟多數貪樂的心性已成,難以改正,而寒門子弟未受官僚之氣的沾染,倒不如給到這些寒門有才能的學子一些機會。

    

    <span>傳送門: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