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2023-09-16 07:16:34 作者: 狐陽
    「可公子樾早已逃脫。」叔華將他扶起,腦海之中不斷思忖。

    公子樾善君子六藝,騎射之事自然通曉,可六國貴族養尊處優,哪裡比得上長年征戰的將軍,且他一人對上數百人,想要逃脫,必然是要有人引開那些追兵的。

    兵圍太燁山,此處反而安全了。

    「將此事告知公子樾……」叔華話說到一半起身道,「還是我親自去說為宜。」

    豆大的燭火在燈芯之上不斷跳躍,散發出燈油略帶刺鼻的味道,公子樾藏在袖中的拳頭握的很緊,腰背卻挺得筆直:「兵圍太燁山……多謝叔華告知。」

    兵圍太燁山,說明他還沒有出來,亦說明他還活著。

    他還活著,他竟真的還活著!

    叔華觀他神色,竹扇輕頓,能在霖國官兵圍山之勢下仍能存活,又得公子樾重視之人,非是池中物:「公子如今作何打算?」

    「淞都未有回信?」公子樾問道。

    叔華回答道:「是,或許有,但有人攔截也未可知。」

    「樾與叔華不過一面之緣。」公子樾思忖起身,走至他面前行大禮道,「多日來多謝叔華照顧,才能倖免於難……」

    叔華未料他有此舉,手中竹扇一頓,起身攙扶道:「公子請起,此舉實在折煞在下。」

    「請叔華容樾行此禮。」公子樾抬眸說道,「叔華所幫甚多,只是如今還有一事要求你,若能相幫,叔華日後有事相求,樾必傾盡全力。」

    叔華眸思微深,攙扶的手略微放鬆了力道,跪坐在對面道:「公子請講,若叔華能辦到,必會相助一二。」

    「如今兵圍太燁山,請叔華助我出霖國境內。」公子樾看著他道。

    如今的情勢,只有他出了國境才不至於時時被人追捕,父王年邁,從不想他們骨肉相殘,為弟者可以不尊,為兄者卻不能不孝。

    且他出了國境,太燁山之圍便可解。

    叔華看著他堅定的視線,胸中略有滾燙之意:「不知太燁山所圍之人乃是公子何人?」

    「乃是隨行護衛,但他生死相扶,如今是生死之交。」公子樾說道。

    叔華呼吸微沉,起身將他扶了起來道:「公子重情重義,此事叔華一定相幫。」

    為君王者不可不心狠,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乃是君王常行之事。

    可作為門客謀士,想要跟從的卻是如此具有君子之風的明主,因其謙遜,仁善,若事成不僅可得名聲,亦可得善終。

    可這樣仁善的君王卻與他的思想背道而馳,守成之主,仁善太過,反而難成大業。

    雖不跟從,可如此君子,讓人拜服。

    「多謝。」公子樾起身道。

    兵圍太燁山,他們收拾行囊一路趕往國境反而少了不少的阻礙,即使到了邊境查檢,叔華也能拿出對應的路引和契書。

    一路人有驚無險,霖國西向進了伯國,未至城鎮,只到了無人僻靜處,公子樾下了馬車行禮告別:「多謝叔華,此恩樾銘感於心。」

    「在下所行不過舉手之勞。」叔華示意身後小童,捧過了一個布包遞了過去道,「此中有路引契書,兩身換洗的衣物,還有一些錢幣和防身之物,這匹馬贈予公子,希望公子萬事小心,一切順遂。」

    他帶對方出了霖國,此事雖然現在不發,但是一旦細查總有蛛絲馬跡,若是再待在一處,恐怕他這一行人都要受到牽連,而對方明顯未有牽連之意,甚至無需他多言,心思便撞到了一塊。

    公子樾並未推辭,接過包裹,牽過馬道:「多謝,還請叔華近日不要再去霖國,以免被殃及,樾告辭,珍重。」

    「珍重。」叔華行禮,看著對方騎上馬背駛向了遠方。

    六國混亂將起,自霖國始,天下未有統一之象,可事在人為,縱橫之道,有時不需耗費一兵一卒,便可兵不血刃。

    「公子。」小童攙扶他上馬車道,「您吩咐的事已經交代去辦了。」

    「此舉也算與他殊途同歸。」叔華坐上了馬車道,「只是可惜,沒能見到公子樾的生死之交。」

    「公子日後定會見到的。」小童關上了車門道。

    「希望如此。」叔華笑道。

    馬蹄聲響,車隊漸遠,公子樾進入伯國的消息卻在此時瘋傳開來。

    「公子樾已進入伯國境內?」雕欄玉砌的霖國王宮之內,送來的竹簡被戴著金飾的手拍在了桌案上,「你不是說他被圍在太燁山了嗎?」

    桌後跪坐的婦人一身艷紅綢緞,金玉堆砌,襯的容色格外出眾,只是臉上的那份狠意和扭曲破壞了那種柔弱的美感,反而帶上了幾分猙獰。

    「奴也不知道,是將軍傳來消息,說親眼看著公子樾進了太燁山中,這才下令將太燁山圍圓實了。」跪地的宦官聲線格外尖細,「不知道他怎麼又出了國境,到了伯國去了。」

    「聲東擊西,諸家講學,他倒是學的透徹。」婦人捻起那竹簡,將其扔在了桌案前面的地上,深呼吸道,「他敢跑,也就是舍了他的母后和王位了,那就別怪我了。」

    「主子,那太燁山那邊……」宦官叩頭問道。

    「既是抓山匪,就好好的抓。」婦人提起衣擺起身道,「樾兒從匪窩裡脫身卻先去了伯國,而不回淞都請安免了大王擔心,也不知這不孝之舉是誰教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