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頁

2023-09-16 06:07:48 作者: 七六二
    作者有話說:

    註:[1]「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好詩好詩,李白寫的。[2]望峰息心,成語。[3]「千山鳥飛絕」,柳宗元;「明月來相照」,王維。

    第75章 春風吹

    冬雪靜謐, 時光如水慢流。

    經過三個月的建設, 慕蓮山莊初見雛形。前院的舊屋全部翻新完畢,西廂內宅已然收拾妥當,東側的廠房主體竣工,現在只等著機器設備進駐。

    雖已到了春播時節, 但工人們幹活的熱情不減反增。

    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工資月結。考評公正、從不拖欠薪水, 這麼好的差事在外面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況且,在山莊做工, 得到的可不僅僅是銀錢。

    工地工會已經能夠獨立正常運轉。

    做工的人能同東家交流意見、平等協商,工資、福利、休息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誰家辦紅白喜事,工會都會出面恭賀、弔唁, 誰家遇上困難了, 工會也都會派人過問, 即便幫不上忙, 總還是讓人感到安慰。

    三不五時組織個活動,大家娛樂、交流, 生活也算有聲有色,連鄰里關係都比從前和諧, 對集體的歸屬感愈發強烈。

    冬學也辦得紅紅火火。先生們悉心教導不藏私, 數月間, 參學的工人明顯比未入學的人有長進,技藝提高了,知識增長了, 眼界也變得開闊了, 連身體都比從前更好, 天分高的人甚至學會了粗淺功夫, 對未來充滿希望。

    期末測試結束, 包括攬月帶領的婦女班在內,所有學生基本「脫盲」,人均認識千餘個常用漢字,能閱讀最通俗的訊息類文章,部分年輕人甚至掌握了兩到三千個常用字。

    學習成績大大超出了學員們自己的預料。

    但教學成果很符合周不渡的預期。

    在這個經濟蓬勃發展、社會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充滿了向上的力量,短短几百年,古人跟現代人在智力方面並不存在明顯差異,沒有後世那樣嚴重的環境污染,沒有網絡的喧鬧干擾,本就勤勞的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擁有更高的專注力,有人教授方法,完全可以應付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

    周不渡很高興,給所有人都製作並頒發了識字證書。

    結業前,學堂還舉辦了兩項活動。

    一是徵文,名為第一屆「無涯杯」徵文大獎賽。

    要求以「寫給某年後的我」為主題創作小文章,字數在兩百以上,內容、題材均不限,甚至可以寫白話詩。

    比賽分為專業組和大眾組。專業組要求參賽者親手寫字,內容側重於讀書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大眾組則是重在參與,有感而發,可以口述,請人代筆,內容側重於對未來的期望。

    學員們積極參與,帶動了村民,因為可以一人多稿,短短半個月,伏龍村就報送了兩百多篇稿件。其中不乏一些言語流暢、感情真摯的精品,有的甚至還很有哲理。

    譬如,有一位水泥工人寫了一篇白話詩,名字很直白,就叫《泥瓦匠》,內容如下:「三分山三分水三分田,一分城郭,寸土寸金。攬活的我們站在江夏大街上,車水馬龍,三三兩兩。我們給城市添磚加瓦,東家樂呵呵的,說謝謝,回頭便把租房價格漲。宅子立起來了,地塌下去了,我們站在江夏大街上,一面問:東家還要修房子嗎?一面聊:老家的土地明年種點兒啥?」

    該怎麼說?周不渡沒有一丁點兒文采,不懂寫作,自己肯定寫不出來,反正,沒文化的他看完之後感覺很唏噓,把優秀作文都裱了起來,貼在學堂的牆壁上。

    他竟然是認真的?學生們感覺得到了重視,備受鼓舞。

    此外,作為評委的李公慈還發現了五個有讀書天賦且希望能考科舉的孩童,山莊跟家長溝通後,簽訂了資助他們進城繼續上學深造的協議。

    第二項活動是揀字大賽。

    因為這實際上是檢字排版基礎技能測試,參賽者之間不存在競爭,比賽的形式自由,氣氛也很輕鬆。最後,五名一等獎得主、十名二等獎得主和十五名三等獎得主,都跟無涯堂簽訂了合同,成為檢字排版工,負責將來造紙、印刷的活計。

    另有十名參賽者雖在技能測試上沒能達標,但表明了強烈的工作意向,被接收為實習生,先做調配油墨、搬運之類的雜活。

    其餘學生,綜合考量平時表現和期末成績,也有不少得到了進廠工作的機會。算術好的可做出納,往後是會計。擅長百工的可做機器維護師,繼續深造,往後或許可以成為真正的機械師。繪畫好的可做設計、裝幀,有望得到連環畫畫師的職位。

    婦女們學習認真刻苦,成績都在平均水平之上。山莊給參加冬學的全體二十三名婦女學員都提供了工作崗位,但根據個人意願以及家庭的因素,只有十人順利簽訂合同。

    周不渡計劃讓婦女們負責部分造紙工作,主要是因為有件事困擾他很久了,他不太好說,但又很在意,就是……女同胞們的衛生問題。

    這事他考慮了許久,支支吾吾許多次,攬月一再保證不生氣,他最後才說出來,女生「那個」的時候,用草木灰是不衛生的,要造紙,用柔軟、乾淨、廉價的紙來代替草木灰,但他不太懂,研發工作得靠攬月。其實他覺得衛生棉條更容易製作,但顧及到當下的大環境和傳統觀念,還是不敢在古人的「雷區」上蹦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