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2023-09-16 06:07:48 作者: 七六二
因為這次只是打個樣,為了快些用上鋼材,進入下一個環節,周不渡便省略了那些單純消耗人力的步驟,直接用火系符咒替代了煤炭和火藥,把實驗做出了炒菜的感覺。
他原本已經做好了失敗無數次的準備,沒想到,過程格外順利,僅僅失敗四次之後,轉爐煉鋼設備就落地了。
鋼材很快出爐,放入天書,檢視分析,成分基本符合標準。
一看時間,竟然只過去了兩日。
·
第二步,做印刷設備。
從宋元直到八百年後的清朝,使用最廣泛的印刷技術始終是雕版印刷。但雕版只能一頁一版,錯漏很難更改,木板易被蟲蛀,板材費料多,占用空間大,換成金屬板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相較而言,活字印刷術更為先進。預先製成單個活字,印書時,只需檢字排版,完成校對,馬上就能投入生產;用完之後,把活字拆下放回,下次還能重新排版印製別的書籍。粗略估計,印刷速度比雕版快了將近十倍。
然而,目前的活字印刷工藝仍存在許多問題。
一是活字材質,泥、木活字易磨損,投入遠超過產出,沒有檢測設備,製作銅、鐵、鉛等合金活字時不好把握成分比例,模具不是太軟就是太硬,金屬製品跟傳統水墨也不適配,印品容易出現深淺不均、單字脫落、行列歪斜的現象。
二則是漢字太多了,僅常用字就有七千,活字的檢字程序卻只能是「以人尋字」,很考驗工人的個人能力。
綜合來說,活字印刷在質量和投入產出比這兩個極重要的方面都不如雕版印刷。
所以,如果要用活字印刷,就必須先解決三個問題。
一是配好活字的材料。
這個最簡單。
天書神筆在手,原材料亦是充足,直接把銅、鉛按不同比例混合調配,試著做出字模,擇其最優者,逆推還原,即可得出手工製作的方法。
二是簡化造字的工藝。
這個最關鍵。
參考現代印刷工藝,先製作鋼模字范,再用鋼模沖制銅製字模,最後用字模製作銅鉛合金活字。鋼模、銅模都不易磨損,可以反覆使用上百次,刻字的程序就大大簡化了,這也正是周不渡首先煉鋼的原因。
他用這個方法試製了十塊鋼模、銅模,產出十版活字,結果證明,速度、產量和成品質量都遠高於手刻雕版及泥、木活字。
在此基礎上,還要減少造字的工程量。那麼,就把漢字分為常用、次常用、少用、罕用四類,造字數量依次遞減。一套活字,只需預先製作三千個常用字,兩千個較常用字,五套活字共用兩千個少用字,罕用字則隨用隨刻。應付日常印刷,八千餘字已經足夠。
而後,要確定活字的字體。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涉及大眾審美,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書籍的銷量,周不渡自知審美品味較為小眾,便在這個環節上卡了殼。
所幸,長安城北抄書匠房清妙於書法一道造詣頗高,看過越千江帶來的時新書籍,分析說:「現下印書的潮流與唐時相差不大,幾乎都是模仿名家手寫筆跡,主要使用歐、顏、柳這三種字體。」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都是唐代的書法家,再帶上元朝的趙孟頫,合稱「楷書四大家」,他們的字體經過了無數代人的檢驗,的確十分經典。
但房清妙喜歡顏體,魚玄機喜歡柳體,范縝則偏愛歐體,三人討論得熱火朝天,相持不下,催著周不渡和越千江投票表決。
都是楷體字,周不渡看著感覺差別不大,便說:「都好看,都刻得了,你們各做各的。」
「都好看?那就是都不喜歡。」魚玄機調侃道,「還好只是選字體,若你對人也如此博愛,羅剎可得鬱悶了。」
軟刀子殺人,死不見血,說話之道還得看大姐。
周不渡怕了她了,不得不表明態度:「手寫的字體美是很美,但要刻得漂亮、得其精髓,對普通刻字工人未免要求太高。做買賣不是寫書法,我不太在意什麼楷書行書、歐體柳體,產量大的東西,質量穩定才是關鍵,首先要大小相同,其次是方正端莊,確保字跡烏黑、光潔就行。」
簡言之,需要規範的印刷體,便於印刷,利於推廣普及。
他認真寫了幾行字作為例子,這回倒沒那麼「錯落有致」了,只是模仿明代成型的宋體字,橫平豎直,末端帶有襯線。
這種字體在雕刻時很省功夫,印出的字跡簡潔清晰,在流傳後世的明刻本里最為常見,但缺點也很明顯——字的風格偏硬,少變化,多匠氣而無神韻,飽受文人詬病。
果不其然,房清妙的臉色有點微妙了:「這……不太講究吧?」
范縝卻說:「挺好,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也沒用。」
魚玄機見范縝擺出準備辯論的姿態,當即笑著打圓場:「行了行了,我看著挺好的,回頭我們幫你……設計,是這麼說的?」
「對,設計,多謝姐姐。」周不渡趕緊結束話題。
夫人發話了,房清妙也不再有異議。
三則是改進檢字排版的方式。
這是最難的。
畢竟涉及人,就算用符法保佑、神通加持,短時間內也沒辦法讓不識字的工人熟練記住八千多個字。
房清妙很快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檢字的活計,我們自然都能做,但你要在陽間開工廠,就算花重金聘請熟練檢字工,從成千上萬個活字里檢出要用的那幾個,費時仍然不短,還不如用固定的雕版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