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頁

2023-09-15 20:44:11 作者: 醉魚仔
    「能,放心吧,你爸我都安排好了。」

    次日一早,蘇家人就一起出發,從銀杏胡同開始,外面就有一種過年的氣氛。

    孩子們最積極,呼朋喚友,跑跑跳跳:「快點,快點,再不走,找不到好位置了!」

    等走到大街上,街道兩邊都是往天an門廣場去的人,每個人都穿著乾淨整潔的衣服,如果從上方看,就會發現,四面八方,如tong一條條洪流向廣場匯聚。

    時間還沒有到,閱兵的長街上空空蕩蕩、安安靜靜,四周守著身穿綠軍裝的人。

    而外面的街道兩邊,已經站滿了人群,大家都想近距離地觀看閱兵儀式。

    其實還有個地方能看到,那就是廣場上的觀眾區域,不過想現場觀看的人太多了,而觀眾區域位置有限,所以都是提前預約的。

    蘇長河就早早地給家裡預約上了,除了蘇家一家子,還給馬老太太他們安排了位置。

    要麼說在馬老太太心裡,女婿比兒子還貼心呢,她的三個兒子可想不到問一句「媽,你想不想去現場看閱兵?」

    女婿就能想到。

    馬老太太能不想嗎?

    在電視上看就值得說道了,要是在現場上,她能吹一輩子!

    馬學文馬學武已經轉到了京城來讀書,兩人也一起來了,離老遠,他們就站起來招手:「月月!姑姑!姑父……這裡!」

    觀眾區域的人都很激動,儀式還早,他們就已經熱烈地討論起來,因為人多聲音雜,互相之間說話,不靠吼都不成。

    蘇月也看見兩個表哥,連跑帶跳地跑過去,張若男跟她的影子似的,忙跟了上去。

    龍城也緊隨其後。

    蘇長河看了一眼兩人,完全不擔心自家閨女了,兩個人保護一個人,這不妥妥的嗎?

    蘇家人和老馬家人位置在一起,馬老太太和溫老太太最早之前誰也不喜歡誰,後來有了共同的「敵人」——老蘇家人,關係反而變好了。

    這會兒,兩個老太太站在一起,溫老太太還給馬老太太介紹著對面的城樓,什麼門口的金水河金水橋,以前是幹什麼的,什麼人能走,什麼人不能走……

    馬老太太簡明扼要地評價:「怪不得皇帝沒了,咱現在人人平等。」

    溫老太太笑道:「沒錯,時代不一樣了。」

    相比於大人的聊天,孩子的興奮就更溢於言表。

    馬學文、馬學武自從上了初中,自覺已經是個大人了,再加上從老家來京城上學,學校里別人說的都是普通話,兩人說話帶著點口音,有點不好意思,平時就一副沉默寡言酷哥樣。

    今天卻如出了籠的鳥似的,嘰嘰喳喳說個沒完,兩人一左一右拉著蘇月,往對面看。

    一會兒指指長安街上那些綠軍裝,說他們多厲害,打從他們來就站崗到現在,一直都沒有動。

    一會兒又問蘇月儀式什麼時候開始,能看到飛機坦克嗎?

    「是不是還有飛彈?」馬學武問。

    「有!」蘇月道,「估計還不是一種飛彈,按照咱們國家現在的水平,飛彈起碼分地空飛彈、戰略飛彈、岸艦飛彈等等,還有各種炮彈、裝甲車、戰車、坦克……」

    馬學武聽著,興奮地臉都紅了。

    觀眾區域有不少人都是帶著孩子來看的,其他孩子聽到蘇月說,也圍了過去,豎起耳朵聽。

    蘇長河和馬蕙蘭靠在一起閒聊,一扭頭就看見自家閨女跟大姐大似的,給一幫孩子指點江山。

    他「噗嗤」一下笑了,馬蕙蘭順著他的視線看過去:「怎麼了?」

    「沒什麼,我是笑咱閨女到哪兒都是人群中最靚的崽,當年在前進大隊也是這樣,明明年紀最小,愣是收了一幫小弟。」

    至今還有人喊他閨女老大呢。

    馬蕙蘭想起當年,也笑了起來,他們一家三口一直在一起,到哪兒都是美好的回憶。

    第235章 國慶

    「砰!砰!砰……」

    10點整,隨著國歌與禮炮聲響起,自59年之後,時隔25年,再一次舉辦的閱兵儀式終於正式開始!

    大領導乘坐著紅旗牌閱兵車從天an門中駛出,閱兵總指揮乘坐檢閱車上前,敬禮道:「受閱部隊準備完畢,請檢閱!」

    閱兵車和檢閱車向檢閱部隊駛去,這次閱兵一共有四十二個方隊,他們早已到達規定的地點,整裝待發,氣勢昂揚。

    「同志們好!」

    「首長好——」

    「同志們辛苦了!」

    「為人民服務——」

    排山倒海的聲音迴蕩在十里長街上,人民軍隊氣勢如虹,聲勢壯大。

    如此莊嚴肅穆的時刻,觀眾區域的眾人竭力控制自己,一個個憋得面紅耳赤、激動萬分。

    檢閱之後便是最令人關注的分列式,一個個方隊行進至預檢閱位置。

    第一個進行分列式的是由陸、海、空共同組成的三軍儀仗隊。只見他們身著新式軍服,動作整齊劃一,步伐剛健有力,明明是一整支隊伍,行動間卻像是一個人一樣,一步一步地邁入天an門廣場。

    印著「八一」字樣的軍旗隨著他們的動作,堅定而用力地進入天an門廣場,在半空中迎風飄揚。

    那一抹紅色印入了無數人的視野中。

    從武裝起義打響革命第一木倉,到萬里長征的艱難苦痛,再到全面抗戰的烽火硝煙……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