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2023-09-14 17:27:18 作者: 文理風
感情府里所有孩子,識字程度都不超過一本論語。
林從乾脆直接趴下,去夢周公了。
就在林從似夢非夢,似醒非醒,不知道睡了多久,突然聽到藥縱之興奮地說:「林兒,咱們來學春秋三傳吧!」
林從猛地驚醒,脫口而出,「好!」
然後林從就看到藥縱之捧著三卷厚厚的書興奮過來,三卷之厚,藥縱之抱著都有點費勁。
林從目瞪口呆看著三個大厚捲軸,「不是春秋三傳麼?怎麼三卷?」
藥縱之不明所以,「當然是三卷,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的合稱,當然是三卷。」
林從:所以說春秋其實是三本書!!
看著厚厚的三卷,林從深覺得這不是他這么小的年齡能搞定的,就忙說:「先生,這個太難了,我還太小,咱們要不要選個別的?」
「再選個別的,這個是先生好不容易才挑的。」藥縱之很是為難。
林從表示我知道你挑了半天才挑出來的,可這真是太厚了,還是另換一卷書吧!
藥縱之想了想覺得也有道理,就勉為其難拿回去重新挑選。
又挑了不知多久,藥縱之再次興奮拿回來一卷,林從打開一看,當場差點暈倒。
上面赫然是《易》!
易!好傢夥,他家先生這是怎麼想的,這種高深到後世都是未解之謎的書,是他這個小孩能學的,就算他不是小孩,也學不了啊!
而且讓他一個搞物理的去學玄學,真的沒問題嗎,他真的能聽懂嗎?
林從頓時頭大,只好說:「先生,這個也不是學生這個年齡能學的吧!」
「怎麼會,易乃九經之首,設教之書,很適合啟蒙的。」
「真的麼?」
「真的,很多世家都用易啟蒙。」藥縱之信誓旦旦的說。
林從卻不信,易在他眼中已經是玄學的代表,他才不信他能輕鬆學會呢,於是林從請求他家先生再換一卷,可藥縱之挑了兩次好不容易才挑出來,實在不想再費腦子再挑一次,就非常堅持要教這個。
林從無奈,只好硬著頭皮展來捲軸,然後一眼就看到上面非常熟悉的一句: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林從:……大概也許好像……還可以……
第29章 易經的正確使用方法!(一更)
「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乾:元, 亨,利,貞。
初九:潛龍, 勿用。
九二:見龍再田, 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 夕惕若, 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 吉。」
林從捧著書卷, 認真讀著。
要問一個物理專業的在古代學玄學是什麼感覺,林從可以用三天的學習真誠的告訴你:
完全沒有任何感覺!
林從在學之前一直不大明白《易》為什麼是九經之首, 設教之書, 更想不通為什麼世家會用《易》這麼高深的教材啟蒙, 孩子能聽懂麼, 可等他家先生一教, 林從才明白:
人家壓根就沒指望你聽懂, 人家只是拿來讓你認字而已!
也就是說, 像林從讀的第一句,「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人家只是為了讓幼兒認識「乾」「為」「天」「上」「下」五個字, 知道這五個字怎麼讀,知道這個字怎麼寫,至於這句話什麼意思,抱歉, 先生壓根不教。
所以說, 世家用《易》給孩子啟蒙, 只是把《易》當成漢字表。
那既然只是把它當成漢字表, 那麼用《百家姓》《千字文》和用《易》有區別嗎?
沒區別啊!
所以只要它是字,並且念起來朗朗上口,更有利於孩子記憶就行。
就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念起來是不是很押韻很朗朗上口。
那這就夠了!
而至於世家為什麼喜歡用《易》而不是《千字文》來教孩子認字,林從這幾日也想明白了,一方面是《易》有六千多字,比《千字文》字多,容量更大,二是如今科舉考九經,易是科考內容,那既然識字哪本都行,那幹嘛不選本科舉考的,現在不僅能識字,還能把內容背下來,等到大了再由老師教內容的意思,準備科考,豈不是更方便。
如此一來,《易》自然成為各世家啟蒙的首選。
其實這種教學方法,魯迅的先生,就幹過,魯迅的先生就給魯迅講了,「不求甚解」者,就是不去看註解,而只讀本文的意思。(你只識字,別管意思,其他的,等長大再想)這事還被魯迅他老人家寫在書里。
而這種方法,其實也是中國古代傳統的教學方式。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教學,其實還和語文這個學科有關。
語文,是所有科目中分層最不明顯的科目。
在高中,曾有個打趣的說法,說高中語文老師是所有學科老師最難乾的,也是最輕鬆乾的。
因為語文老師再努力,學生的語文也很難考到130,語文老師再摸魚,學生的語文也不一定掉下100。
再例如林從學校的早年一次月考,月考是高一高二一起考,題也各自組長出的,由於只是小考,試卷也很不規範,只寫了《語文月考試題》,結果試卷印刷出來,高一高二抱錯了,開考半個小時,居然沒有一個學生發現,一直等到做到古詩詞填空題,高一的許多學生才一臉茫然地發現這十個空都沒背過,眾人才發現兩個年級抱錯試卷。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