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2023-09-14 16:39:19 作者: 白色的木
不然,郡縣制度因為官吏不夠而崩塌,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笑話,漢初也不會選擇秦制了。
天幕也將始皇帝不批閱完各地文書不休息的一幕投放出來——
【始皇帝用他的堅忍,完全撐起了官吏不夠的秦朝,維護著郡縣,維護著中央集權。】
【這些文書皆用小篆——便是將昔日的秦文,史籀大篆進行整理、簡化而得來的文字。】
【在書同文字之前,七國所用文字皆不同。】
同時,天幕里放出七國的所有文字。
那一個個形狀不一、寫法不同的字看得人眼花繚亂。
【哪怕是秦文,本身也並未統一,明明是同一個字,有的增加偏旁,有的減少偏旁,有的偏旁在左,有的偏旁在右。還有偏旁倒立的。】
【比如「陽」字,七個國家能找出一十八種寫法。】
漢朝。
衛青瞳孔地震。
漢距離秦已算很近了,但也沒想到當年書同文字時,不是七種文字,是足足一十八種!
這就是始皇帝的威勢嗎?一十八種文字,說統一就統一,底下郡縣也沒有亂套。
而漢武帝則想到一件事,眼神往太常身上放,太常——負責禮儀的官員便在座上對著漢武帝行禮,表明自己收到了陛下的示意。
劉徹這才說:「是不是自秦以後,文字都化為了同一種?就算亂世到來,也不會分成數種文字?」
隨即,劉徹又補充:「朕所言,是指尋常文字,而非書體。」
太常的反應十分神速:「確是如此。」
「想來後世也是如此。」
大漢天子低語:「始皇帝麼……」
第一皇帝之名,並非是自我吹噓啊。
【始皇帝一共確立了八種書體,分別是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殳書和隸書。】
【其中,大篆為統一之前秦文,小篆是統一之後的官方書體,刻符是符信所用,蟲書寫於旌幡之上,印璽用摹印,封檢題字用署書,兵器刻文用殳書,獄吏用隸書。】
【又令臣子作字書,全用小篆書寫,供孩童開蒙,於是李斯作《蒼頡篇》、趙高作《爰歷篇》、胡毋敬作《博學篇》。】
【文字一統不僅是對於秦朝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在整個華夏史上,也是極為重大的一筆。】
【以往的文字更多是像圖畫,沒有定形,小篆的出現做到了一字一形。且結束了華夏千年來書寫紛紜,異體繁多的局面。】
書同文到這裡就結束了。
始皇位面。
李斯清了清嗓子,傲然環視周圍人。
看到了嗎!我!李斯!作《蒼頡篇》是能出現在天幕中,傳頌至歷朝歷代!
趙高汗津津地抬起頭,臉色奇妙。
原來他在天幕這裡,還能有好事出現嗎?
胡毋敬這個太史令含著笑,輕輕捋順下頜長胡。
沒想到,他居然能憑藉這份啟蒙書籍,青史留名。
……
楚國,屈原抬頭望天。
「今夜之月,真圓。」
在他這個時代,天幕是夜間門出現,伴隨著或圓或彎的月亮,畫面瑩瑩而變。
此刻,沐浴著月亮忙裡偷閒灑下的月光,屈原的思緒卻有些飄遠了。
青史留名啊……
不知道他能不能青史留名呢?
……
唐朝。
李白喝醉了酒,慢吞吞地放下酒杯,慢吞吞地抬起眼皮,慢吞吞地看向天幕,風起了,他突然快活地拿木箸敲擊杯沿。
琥珀那般的酒液在雪亮白晝下搖晃,他盡情地大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他從不懷疑自己會不會青史留名。
他怎麼可能不青史留名呢!
清脆敲擊是盛幕開始的前奏,風卷著玉聲,飄向天幕。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是統一的標誌。「車同軌」居於首位,象徵著其為國家統一的第一要素。】
【一個國家,倘若沒有文字的統一,一切法令、制度、律賦都無法下達。而倘若沒有車軌的統一,哪怕下達了文書,到地方時,也因為傳達得太晚,失去了作用。】
【車同軌,即統一車輛的尺寸,致使車子留下的轍印相同。】
【要知道,車輪為硬木所制,與泥土或者石板面長時間門摩擦後,會磨出溝痕,這便是車轍。】
【後來之車,倘若車輪能和車轍嚴絲合縫,那麼行駛速度就會十分快捷,可車輪若套不進車轍,便會崎嶇不平,甚至有些車輪對比車轍過於大,還會翻車。】
【始皇帝一統天下之前,七國為了抵禦外敵,都會特意將自己國家的車輪尺寸和距離塑造得與他國不同,就是為了讓他國的運輸隊伍進入自己國家時運輸不便,崎嶇難行,甚至無法行駛。】
【而始皇帝統一後,為了國內交通便利,必然要統一軌道,否則設立三十六郡卻運輸困難,便無甚意義了。而且,萬一郡內出現叛亂,秦兵也可以通過同樣寬窄的軌道,迅速出兵鎮壓。】
【車軌統一之後,四通八達的道路才會如同經脈,將整個九州大地連成一個整體。】
【正是通過車同軌,書同文,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始皇帝才能將自己統治的範圍徹底落實到全國。】
【自此,華夏民族終於成了擁有共同地域,共同語言的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