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頁

2023-09-14 11:40:51 作者: 老實頭兒的春天
    這船長自稱是美法混血兒,他有空就喜歡跟珍卿聊聊美術。不過珍卿感覺他是葉公好龍,對中西繪畫沒什麼深入了解。後來珍卿也發現,這個老頭子壞得很,她畫完畫要贈給派恩巡長,卻被費斯船長橫刀奪愛搶走了。

    此後,珍卿跟潘安貞、應季塗就認識。但她總覺得這兩人舉止總很誇張,每回見她就像豬八戒看人參果,總是感情熱烈得讓人肉麻。她肉麻了好一陣,怡民才笑嘻嘻地告訴她,這兩個人曉得他是「易宣元」,珍卿這才恍然大悟。

    ——————————————————-

    三哥:

    見信安好。

    自從港島山巔一別,倏忽似十載壺中歲月。前信未知我兄是否收到。

    近日天晴浪靜,暈船症狀緩解顯著。船醫所開暈船藥甚好,後有一郭姓女長者,見餐廳早食供應炒米、炒麥,為我以熱水烹茶並囑我日服 ,言可開胃解膩、回復氣力,華女士每日監督我飲此共,妹堅持數日甚有效驗。

    ……

    十三日瑪麗女王號近長崎港,午後忽然大風大雨,青波巨浪奔涌連天,茫茫蒼海前路迷茫,妹與華女士幾不能起榻。想徐福尋蓬萊三島至此,不知可曾遭遇此滅頂風浪。

    巨船駛入長崎港中,漸漸風歇風住,五六點鐘即見冥色罩城、大霧漫江,昏沉間被人扶下艙房,覺此愁雲慘霧之境,真不是人類文明之域,渾似聊齋鬼狐現身之境。

    妹與怡民、華女士、黃先生,皆翹首盼望履平地以稍緩。郵船在港口停靠穩當,有東洋警察挨次檢查護照,並醫生檢查有無疫情,有東洋醫生力建長崎一游。惜我履伴七人此間皆無親故。

    七人匆匆棄舟登岸後,憑怡民尋一上等旅館。怡民與店主講明來歷,其自店主以下相待甚殷,店中一幼童身著木屐和服,歡快叫嚷「希那近,希那近」。「希那近」原是中性詞彙,此時已成侵略者之蔑稱,可愛之孩童亦難再可愛。後聞其為店主之子,而店主言行謙沖平和,表面並無傲視侮慢之言,厭煩之心稍去。

    此店服務飲食尚不錯,只各級房舍一律無床,男女老少據地墊以寢之,並有稀奇古怪之元寶枕。上岸頭一夜擇床難睡,晝間食米飯糰、魚飯、雞菌鍋、蛤蜊湯等,其實風味尚好。

    翌日眾人參觀長崎坊市,觀其建築風景人物,是現代化與舊風物之結合;只覺街市並不繁榮,聽聞此地農人生計堪憂,疑由歐美經濟危機之故。時在長崎際遇最可稱怪者,街隅竟遇睢縣啟民同學——

    給三哥的家信寫到這裡,珍卿忍不住頓筆嘆息。

    她在街上遇見啟明同學張翠翠,因到東洋留學近便省錢,張翠翠有意到此念書,借看望堂兄之機遊玩考察一番。她興匆匆問珍卿是否也在這裡留學。

    在啟明學校念書的時候,張翠翠仗著家世比珍卿好,兩人之間一直齟齬不斷。但她們三年未見都成熟很多,當下兩人的境遇不可同日而語,張翠翠又表現得格外熱情。他鄉遇故知又是極高興的事,從前有微妙敵意的老同學,這一見芥蒂隔膜無形間淡化太多。兩人就近找個壽司店子敘舊,說起從前的人事多少唏噓傷感啊。

    自從珍卿出痘後離開禹州,她在舊日同學的談論里,越來越成為不可企及的傳奇。張翠翠最要好的同學也是潘玉美,潘玉美的堂哥潘文紹跟珍卿議過親,她們有時候說起來還開玩笑,若是當日潘文紹與珍卿結親,這麼獨領風騷的精彩人物,說不定就落在潘家了呢……

    因此,張翠翠頭腦發熱之下,竟然下意識說起潘家的事。說潘文紹一直在省城念書,去年已經上美利堅去了。他堂妹潘玉美後來也去省城——潘玉美跟珍卿還算友善——,現在也發愁念完高中是繼續念還是回家結婚……

    珍卿對潘家的話題不熱情,張翠翠就問些別的話打岔。東拉西扯地談了一會兒,張翠翠忽對珍卿表示愧疚,說她從前年紀小心胸窄做了錯事。才入啟明學校的時候,林小霜跟張翠翠說過珍卿身世,張翠翠後來誤會珍卿作怪,故意將她的身世捅得校內皆知,著實給珍卿招惹了麻煩。

    張翠翠拉著珍卿的手道歉,說從她跟崔如麗、苗小惠打架,她就暗暗後悔背後傷人。長大過程中遇到各種煩事,又耳聞目睹許多慘痛的事,小時候的一點嫉妒、憤怒,實在是不值一提了。

    珍卿覺得張翠翠成熟很多,略問她這些年的成長經歷。

    張翠翠說她的經歷不稀奇,就是身邊有些親人過世,家裡添丁進口總是多是非,看多了總會有些感想。她主要講好多啟明同學的經歷,縣城的女同學多半已結婚,某個同學甚至生孩子難產死了,某同學因家務事想不開自殺了,還有一些女同學不幸得病死了……

    張翠翠提起的不幸同學,珍卿當年並無特別的交情,只是約略還有一些印象。少年同學竟已天人永隔,乍聞間怎不令人驚傷……回想往生者的音容笑貌,珍卿一陣陣淒涼惻然。瘟疫橫行、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環境閉塞,這時代的很多女子生命脆弱得才像蘆葦。

    珍卿看著給三哥寫一半信,借著胸臆中的蒼涼悲憤,寫一篇抒情議論的札記:

    近於東洋地面邂逅老同學,驚聞往日同學數之死矣,有死生子者,有死自戕者,有死疾病者,皆在花信之年而死。聞之數日,猶如梅雨季菌生衣被間,久盼晴日一曬心事而不得。

    

    <span>傳送門: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