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頁
2023-09-14 11:40:51 作者: 老實頭兒的春天
剛上觀摩的還是低年級的勞作課,高年級的勞作課就更加有內容。先生們引導孩子改進工作方法,改進生產工具,甚至還講授半自動抽水機的製作。珍卿和三哥是嘆為觀止。
他們觀摩完村童工學團,又到鎮上觀摩流浪兒工學團,正在鎮上的宮以麟先生熱情地親自介紹,說他對這些「工讀生」的教育,目的是增加他們的知識技能,最終是用到生活實踐中。
比如他的流浪兒工學團,他按節氣風俗,請手藝人教他們小手藝,學會了小手藝平常就能做零工。比如今年的端午節,宮先生見街上賣粽葉編的小玩具,他便將那巧手娘子請來,教孩子們用粽葉編小玩意兒。孩子們在趣味的教學中獲得技能。還有的孩子掌握編織原理後,能創造性地發明新式編法。
珍卿和三哥一路觀摩下來,從宮先生各種「工學團」學生身上,感受到一般貧困兒童身上沒有的東西。怎麼來形容這種感受呢,能夠得到救濟的災民和難民,也能時常添飽肚子,但他們的狀態就是得過且過,對於生活不覺得有什麼希望。而這些工學團的學生們,比那些安於消極滿足的人,眼睛裡多了一點神采,臉龐上多了一點希望。
肯對求學無門的貧家子這麼用心,這種用心還談不上有什麼經濟收益。有些中國人的人性幾乎接近於神性,可以產生蓬勃的偉大力量。只要中國還有這樣擁有神性的人,這樣的國家就不會亡國滅種!
等珍卿和三哥都觀摩完了,他們都對宮先生表示,願在財力上支持他的教學試驗,還可從商事印書館幫他們進教材。
當然,這種生活化的教學試驗,也許不重視一般的定製教材。但珍卿其實也有不同的想法。生活化教學有明顯的優點,但是弊端也非常明顯——它教給學生的知識不夠系統。有些課程結合實踐教學固然很好,但像國學、歷史等需要系統記憶的科目,還是依照知識體系來教較好。珍卿在睢縣受過的傳統教育,雖被一些新式教育家詬病良多,但她自己覺得從中獲益良多,她不但獲得了豐富的經史子集知識,還鍛鍊出良好的理解記憶能力,讓她在學習上一直事半功倍。
珍卿跟宮以麟先生表達了這個看法,聽宮先生的話意,她不是頭一個提出如此質疑的人。宮先生也是胸懷寬廣的大家,他誠懇地跟珍卿討論這問題。說他一開始也跟打了雞血似的,想將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推而廣之普及到整個平民階層。但教育界也有高瞻遠矚的同仁,跟珍卿提出了同樣的質疑,宮先生其實一直不服氣,想在教學試驗中解決問題。但是還沒找到理想的解決辦法。
珍卿他們在明莊縣待了兩天,一回江平珍卿就跟孫離叔叔打電報,請他跟商事印書館發行所接洽一下,看新版小學教材有沒多的,先給她寄來二三十套。
珍卿也知道,應天政府的教育局委託商事印書館編印教材,印量多少是有數的,也不允許私下買賣。但應天政府雖大力宣揚發展教育,在教育經費不足的情況下,該建起來的學校未必能建全,預備招的學生未必能招夠,新版教材肯定會有多餘的。所以珍卿才冒昧跟孫叔叔提請求。
孫離叔叔很快打電報過來,說他們新版的中小學教材,暑假之前就應教育部的要求,向各地教育局發放下去,但教材印得太多供過於求,商事印書館的發行所也在費腦筋銷售多印的教材。他告訴珍卿沒必要從海寧寄教材,叫珍卿直接去江平教育局,拿錢領上三十套就完事。
果然,阿成拿著錢輕輕鬆買了三十套教材回來。
珍卿站在一紮扎新書中間,聞著那特別的書墨香氣,好像回到上輩子的開學季,無端地感到很快樂。她把各年級教材都翻開來看,重點看她畫過插圖的國語教材。她給初中國語教材畫的插圖,印刷得沒有想像中好,不過這是批量印刷的教材,想一想其實也沒那麼差。
初中的國語教材珍卿算熟悉,她之前給海德唱片公司灌教學留聲片,灌的就是高中和初中的國語。她翻看初一的國語教材,越看越覺得不大得勁,比如有一篇叫《禮義廉恥是國之四維》,這篇摘錄文章是這樣的: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愈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逾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
不得不說,雖然此時民國已立多年,但政府的教育職能部門在對青年人的思統管制,還是用灌輸傳統道德的笨辦法,政府的這種老套辦法,正好體現在應天政府的新頒教材上。在對整個社會的思想統管上,他們總講要繼承先總理遺志,一直把」三民主義「的口號掛嘴上,實際上也就只是喊喊口號而已。
珍卿看完初中教材又看小學的。她先找到小學三年級國語(常識)教材——這一本是她做過插圖的,翻開這本書的第一篇,講的是仙逝國父的故事,之後數篇是有關政治、國事的——應天政府新訂製的教材,自然要體現它教導宣化的功能。
珍卿翻過前面的嚴肅內容,看著她畫的風景、房屋、人物,不覺露出會心的微笑。這感覺就像懷胎十月,終於看見自己的親骨肉,教材和連環畫的感覺又不同。珍卿翻來覆去地看插圖,感覺小學圖畫印刷得好些,反覆看的過程中一併也把簡短課文看過。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