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2023-09-14 09:01:23 作者: 冬日遲
    小組制度,則是將私塾內的學子分為四個小組,每旬之初對小組總積分進行排序,得到第一名的組即可獲得獎勵。

    眾學子:……

    我真的會謝,這天下果然沒有白吃的午餐!

    然後便一窩蜂湧向了陳延,要跟陳延組隊!雖然還沒有徹底弄清楚規則,但是跟著延哥是不會錯的!至少一個積分第一名是有了!

    然而呂夫子會讓大家鑽這個空子嗎?

    「班上恰有二十五人,除去陳延,剛好分為四組。」呂夫子道:「陳延不進入組別內,他來負責大家的積分登記和發放,其餘人也不用著急,等下午上課,我們抽籤分組。」

    看來一切真只能聽天由命了。

    每逢考試都在後面的人紛紛開始祈禱自己能分到一個強組。

    雖然中午吃飯的時候大家因為清湯寡水而蔫蔫的,但到了下午,特別是看見夫子放在書桌上的簽筒之後,所有人都沸騰了。

    「我會和誰在一組呢……」

    「可千萬要在好組!」

    祈禱聲不絕於耳,抽籤很快開始了,二十四個人,輪番抽去,也不過兩三分鐘,陳延很快統計好了每組人的姓名,有人歡喜有人愁,也有人看了一眼自己的隊友之後,直接轉過了頭。

    陳延和呂夫子對視了一眼。

    呂夫子突然離開了課堂。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無論如何分,組別不可能永遠公平,分得差的人必然會失去鬥志,那怎麼辦呢——

    陳延:當然是熬雞湯啊!

    「夫子中午拿簽筒給我的時候讓我告訴大家,大家都在甲班,學同樣的東西,學業水平其實是差不多的。」

    「差距不大,迎頭便可奮起直追,可能現在和你同簽的同窗會覺得你拖了整個小組的後腿,但一切都是暫時的!只要認真,一定可以跑在前面!」

    「我們可以想任何事,但就是不能對自己懈怠、失望!」陳延的聲音很有感染力,「夫子也說了,凡學業水平有進步者,也可額外獲得積分,我們暫時可以不用跟別人比,跟自己比!」

    哪個中二少年能拒絕成為大家的英雄呢?

    遂,整個呂氏私塾的學風就這麼突然的燃了起來,並迅速催生出了一波卷王,你寫文章我背書,你翻策論我念典,每個人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

    呂夫子很滿意這樣的效果,但陳延覺得這樣繃得太緊了,得張弛有度才行,於是,『運動』二字,也被提上了日程。

    這裡沒有太大的場地,央一群十多歲的孩子去街邊走那肯定是不行的,萬一出了點事故就完了,所以健體之事以室內為主,呂夫子請了一個武夫每天來教一教大家,倒是在讀書之餘,頗有幾番樂趣。

    呂氏私塾這來來去去,動靜還挺大,方德名聽說了之後,內心總有些惴惴不安,就讓人來這邊打探了一番。

    「可探查清楚了那些學子每天在做些什麼?」方秀才覺得這樣不行,呂潤林就帶那麼點學生,若是真讓他步步緊逼考上了幾個童生,要把他徹底按滅又難了一步,他第想些法子才行。

    那機靈小廝點點頭,「看見了,也就是讀書那一套,吃住都在那私塾里,還請了個武夫進去,據說是教學子打拳。」

    聽起來沒有什麼不尋常的,方德名目光低垂片刻,手指在桌上輕敲,「你遣幾個人輪流看著,有什麼不同尋常的地方就來稟報。」

    但從外面看,呂氏私塾真沒什麼不同尋常的地方。

    就是學子的學習熱情分外高漲,每隔兩天呂家就得採買些雞鴨魚,大家越考越興奮,從談考色變到期待考試而已。

    時間一晃即過,沉浸在幾分和兌換中的小少年們好似並沒有發現,今年的自己與書一途,變強了很多。

    但作為執教者的呂夫子對此大有感觸。

    及秋,繼大家水平均有提升之後又一個好消息出現了,方家行明,院試落榜了。

    ……

    今年冬天,陳家人回了鄉下。

    他們也算是衣錦還鄉了,因為在小坊市的生意好,早上賣新式飯糰和煎餅,中午和傍晚再搭一些雪玉豆腐。

    有了銀錢之後,家裡多購置了一些位置好、肥力足的水田,還把家裡修繕了一遍。

    正值正月,家裡還多了一樁喜事,成親兩年的小三嬸有了!

    陳家即將迎來一個新的生命。

    家裡原本想讓掌勺的小三嬸休息一段時間,但小三嬸不肯,覺得耽誤擺攤就是耽誤全家收入,但孕婦在小坊市里來來往往實在危險。

    於是,大家長老陳頭掏空家底,再做了一個決定:買鋪子!

    買下小坊市旁的臨街小鋪,以後不必風吹雨打,將來也能作為一份產業傳承。

    家裡的幾個姑娘也相繼跟著去了縣裡,偶爾在鋪子裡幫忙,偶爾學學女工。

    正月二十一,呂夫子私塾正式開課,已經長了一歲的少年們仍在考場上追逐積分。

    二月,川安縣舉行縣試,選拔童生,縣內忽然多了一道關於呂夫子的謠言,說他雖為秀才,但擅考不擅教,所以若干學子,無一人敢下場考試。

    此等言論讓外界議論紛紛,但呂夫子本人並無理會,而是叫來了學子們的長輩,告訴他們目前不下縣試的原因。

    剩下的孩子幾乎都是富農家的子弟,這些富農、地主無甚學問,只知道讀書艱難,考童生也是萬難之難,這才上了多久的私塾,孩子才多大呢……

    

    <span>傳送門: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