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2023-09-14 08:00:58 作者: 王玧
他和王李氏感嘆道:「當初就該聽閨女的,多種些白蘿蔔,三畝地總歸有五六百斤收成。」
收的白蘿蔔和糧食差不多輕重,然而白蘿蔔不如糧食好存放同時亦不如糧食管飽,所以王寶山才在地里種了糧食。
近些日子天氣變冷,眼瞧著地里的莊稼不會有太多收成,王寶山越想越後悔。
王李氏同樣悲傷:「能有兩百斤就謝天謝地嘍。」
不過幾天的功夫,氣溫驟降,出去時甚至需要披上棉襖才不會被凍僵。
地里的莊稼半點生機也無,蔫頭耷腦仿佛即將倒在地里。
同時,綠色被黃色所取代,讓人覺得看不到半點盼頭。
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眾人不得不在莊稼沒有成熟時就進行收割。
此處的收割不像往年用專門的軲轆一遍遍軋稻穗從而讓裡頭的米粒脫離出來,而是將稻穗和米粒甚至秸稈共同搗碎裝進麻袋。
如果單要米粒,三畝地加起來能有個一百斤的收成就不錯,著實不夠全家人的溫飽,人們不得不把所有能吃的全給收集起來做糧食。
織女鎮情況則更慘。
他們八成的土地種了茶樹和桑樹,種糧食的土地僅有兩成而已,統共不過收了大幾十斤糧食,壓根不夠過活。
至於地里的茶樹,遠遠沒有到採摘茶葉的時節,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銀子去置換口糧。
有的人直接癱坐在地里號啕大哭。
他們覺得這是老天爺不給人活命的機會。
作為距離織女鎮極近的東小莊,即使手中有存糧,照樣沒辦法安心。
且不提自己坐吃山空的帶來的恐慌感,單拿織女鎮以後可能填不飽肚子餓死一事出來說,就足夠東小莊男女老少發愁啦。
他們逃荒過來時,織女鎮鄉民們可瞧得真切,明白車隊裡有糧食,倘若織女鎮的鄉民們真被餓急眼少不得來搶掠東小莊的糧食。
因此,基於種種考量,東小莊無疑是最不希望織女鎮鬧糧荒的。
按照往年的價格,每年糧食成熟的季節糧價最低,鄉民們會拿著自己此前織布賣茶的銀子從喬掌柜處買糧食,然而今年沒有幾分收穫,外頭的糧價只漲不跌,無數人發出痛苦的嘆息。
王寶興明白,他必須從後頭推織女鎮一把,否則繼續拖延下去,他們遲早會鬧糧荒鬧到自己身上來。
於是,在收完地里的莊稼次日,王寶興便讓崇遠和崇文去織女鎮請里正來東小莊做客。
家裡什麼都沒有,若想擺從前在王家村地主老爺的派頭肯定擺不起來,王寶興倒不曾打腫臉充胖子,他讓婆娘用半個月前招待陸泓剩下的半個白蘿蔔炒了盤菜,又在桌子上擺出幾碟雜麵饅頭,在農家人看來屬於極其體面的席面了。
經過半年多的磨合,里正以及織女鎮的鄉民們雖說照舊沒有把東小莊當作自己人,但兩邊仍舊可以算和睦的鄰居,剛開始劍弩拔張的敵意已經完全消散。
何況王寶興又有童生老爺的功名,額外得到了里正的禮遇,當里正聽聞王寶興請他時,連擺譜拖延都不曾,直接跟隨崇遠過來了。
入座之後,里正看著桌上的碗碟,知曉王寶興是花了心思的。
里正家比織女鎮大多數人家更富裕,從他家規整高大的房屋便能多少窺見他的家境如何,不過這兩年天災不斷,即使家底再厚都禁不住折騰。
去年嚴寒,地里的茶葉沒收到多少,人們把所有的希望給寄託到今年,哪知今年同樣如此,當真苦了百姓。
幸好從養蠶織布上得到了點銀錢,不然織女鎮的日子只管更難過。
譬如里正家光從外頭買糧食就花點許多銀子,雖不至於動搖根基,情形卻照樣不樂觀,為了能順利挺過災年,他家已經每日只吃兩頓飯了。
所以,里正在王寶興的席面上看見菜和雜麵饅頭別提有多高興了。
見里正不停感嘆地里收成差、他擔心糧價會繼續上漲,王寶興總算進入正題:「照理說我新遷居過來不該多事,不過外頭形勢這般差,我便多嘴兩句,還望老兄莫惱。」
里正知道王寶興不是那等多管閒事之人,他道:「老兄你是讀書人,懂的比我等莊稼漢多,你若肯提點幾句我高興還來不及。」
「你應當曉得我們是打西邊逃難來的,當初西邊亂起來時也是頭一年收成少,等到第二年便徹底沒了收成。有的人家心疼銀子,沒有從外頭買糧,誰知外頭的糧食越來越貴往後再想買便買不到了。我一路來到明州,瞧明州城裡的糧價比江梁城低得多,還是趁如今沒亂起來抓緊買好活命的口糧要緊。」
里正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不過今年賣茶葉的收成沒有了,只有養蠶尚有幾分收成。
大多數人家織出的絲綢不過半匹,手藝尋常的能賣二三兩銀子就很不錯了,如同陳寡婦這等專門做紡織的,今年才堪堪湊足了一整匹布。
放在豐年,依靠二兩銀子能買幾百斤糧食,奈何如今是災年,即使明州城的糧價比其他地方更低,照舊買不了多少糧食。
就算鄉民們拿銀子出去買糧,依然沒辦法填飽肚子,人人皆為此發愁。
木槿本來在廚房裡幫襯二伯娘,過來替里正沏茶時聽見了他的話,順勢說:「我聽聞喬掌柜家中囤了幾萬斤糧食,如今形勢危急大夥沒糧食就要被餓死,何不找喬掌柜商量,問問他能否看在鄉里鄉親的份上便宜些賣給咱們?」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