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2023-09-14 08:00:58 作者: 王玧
    按輩分,木槿得叫婦人一句九嬸,她家也是王氏宗族裡的,平時就愛蹭吃蹭喝。

    據王李氏說,她鼻子可靈了,誰家做好吃的,一下子就能聞出來。

    她往人家家裡去,又不肯走,大家鄉里鄉親抹不開面子趕人,要麼叫她一塊吃,要麼陪她熬上大半天一塊餓著。

    這位九嬸並非個例,人人都不富裕,所以這種現象在村里經常會發生,不過九嬸卻是把這種事發揚光大的人。

    要是有表計時的話,木槿估計得吃驚地張大嘴巴。

    王家跟木槿住得很近,差不多走路五分鐘就能到,而崇武跑著回去才兩分鐘就回到了家。

    周氏正在餵牛,見到崇武提著個籃子,聞著味知道是飯食,趕忙接過去,嘴裡說著:「吃就吃了,怎的還帶回飯食來了。」

    她嘴上這樣說著,心裡卻很是高興。

    進屋打開籃子看到居然是紅糖烙餅。烙餅時,應當往鍋里放過不少油,不然不會有這樣的香味和光澤。

    王寶山還和崇武說:「又是糖又是油的,你姐姐淨會浪費糧食。」

    一邊說一邊咬上一口餅子,味道真不錯。

    他家好久沒有吃過這樣好的飯菜了,一家人吃的嘴上油汪汪的。

    不捨得一下子把好東西都吃掉,他們一人只用了一個餅子,把剩下的放到籃子裡,準備到晚上再用些。

    王李氏還後悔木槿去城裡時,應當讓她捎帶些肥肉來的。

    此時,植物油比動物油貴的多,普通百姓沒有多餘的銀錢買植物油,所以一般買上一兩斤肥肉,自己榨出油來。

    榨出的油一用就是小一年。

    王家用的油還是去年過年榨的,現在已經快要見底,城裡又不讓外人進,今年眼瞅著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儘量儉省著用。

    崇武對木槿簡直盲目崇拜。

    王李氏話音剛落地,王崇武就附和:「可不是嘛,半年前姐姐看地里糧食少,就跟我說以後或許會亂,緊趕慢趕去城裡買下糧食肉油,我就沒見過像姐姐這樣聰明的人。」

    或許姐夫活著時可以算一個。

    王寶山和王李氏都不住點頭。

    木槿這丫頭從小就聰明伶俐,嫁給天賜以後跟著漲了不少見識,一開始見到木槿一下子買來夠她吃上一兩年的糧食,他們夫婦還責怪她亂花錢。

    現在想來,他們閨女可真有遠見。

    二哥(王寶興)家的崇遠前段時間回家時還說,現在手裡握著銀錢都買不到糧食,當然,若願意出比往常高上七八倍的價錢買糧,還是能夠買上些的。

    王家村每年冬天都會下起鵝毛大雪,去年只下了一點點,今年直接刮冷風,連下雪都沒有,老話說瑞雪兆豐年,雪化掉就會變成水養著田裡的莊稼,來年莊稼必然豐收。

    今年沒有下雪,溝渠皆幹著,前兩天王寶山去王寶興家兩人還說過此事,若再不下雪,來年恐怕不一定能夠耕種上。

    王寶山從不輕易誇人,崇武今天見到他罕見地誇讚木槿有遠見,心裡想著可不是嘛,姐夫教書為生,手底下沒有田地,平時糧食都靠在外頭買,即使同姐姐成親後王家每年會送過去一部分,家裡仍沒有太多存糧。

    姐姐之前要沒買糧食,靠家裡的存糧過活,不出三個月就得見底。那時候她恐怕只能家來吃飯,日日看著嫂嫂臉色過活了。

    周氏小心翼翼包起剩下的餅,看著王家過的日子,忍不住想起娘家人來。

    她娘家兄弟從小到大都沒有吃過這麼好的吃食,她未嫁時一年能碰一次葷腥已經是菩薩保佑,

    至於珍貴的紅白糖,從來沒有吃過。

    嫁到王家來以後,才過起個把月就有口葷腥吃,有白糖水喝的日子。

    她自個都沒想到在荒年還能吃到紅糖餅子,要是能讓娘家人嘗嘗就好了,周氏想著。

    木槿在崇武走後就緊閉門戶,一鍋接一鍋地燒水準備洗個熱水澡。

    接下來一個月恐怕會越來越冷,她最多只能擦洗身子,再想洗澡並不容易。

    屋裡燒的火炕終究比不上現代的暖氣,平時為著保暖,她白天都呆在炕上面,在腿上搭一層薄被。

    因此,準備洗澡時,剛脫下衣裳,整個人就打起寒顫來。

    原因無他,只一個字,冷!

    而且這具身子頭髮差不多長到了腰臀,頭髮又多又長,平時很難清洗。

    木槿拿出自己空間裡的沐浴露和洗髮水,細細搓洗過,泡了小半個時辰才穿上衣裳。

    她準備稍微把頭髮剪短一點,不然不光清洗不方便,在冬天晾乾頭髮同樣極難。

    她之前照鏡子就發現,頭髮固然很長,但下面有很多分叉,顯然同營養不良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思來想後,木槿拿出剪刀,把頭髮剪短二十多厘米才罷休。

    這樣不至於和之前那般難以清洗,而且又不至於過短影響盤髮髻。

    木槿儘量把收拾的動靜放緩,兩個雙胞胎還在午睡,她怕吵醒他們,到時候又得費好大勁才能哄好。

    這段時間,大夥貓在家裡過冬,有兩股不大不小的流民路過王家村,想要劫取些食物。

    王家村縱使寒冬都不曾停下巡邏,很快就發現他們。

    再加上經歷過幾次流民衝擊,王家村的村民們顯然已經具有「豐富」的應對經驗,銅鑼一響,男女老少拿著鋤頭鐵鍬往村口走,成功擊退那群流民。

    

    <span>傳送門: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