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2023-09-14 08:00:58 作者: 王玧
就像之前有讀者提出的,周氏埋汰女主吃娘家糧食,女主在周氏和崇文成婚多年無子那裡為什麼還替她說話,女主肯定因為之前的矛盾打心底里不喜歡周氏,但是也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和其他人一樣往周氏身上潑髒水,尤其她受過現代教育內心知道沒有孩子不一定非要是女性的問題,與其說是女主替周氏說話,還不如說是她在替一個普通的舊時代女性說話。
這正是這幾章和周家人的接觸才讓她知道,原來不是所有人都像栓柱一家那樣會感念你的幫助,有的人哪怕已經占到便宜也仍舊會想占的更多一點。女主在經歷過這件事之後意識到周家人的不可靠,後面逃荒提醒王寶山夫妻提防這些親戚,這都是要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而且古代是父權社會,在當時人的眼裡,女主已經是許家人,不再是王家人了,而且別說寡婦了,就算家裡頭兒子少的人也還是會受欺負(比如只有一個獨子),這裡是一個宗族社會,不是女主靠單個人的能力就能走出去的。對於王家人來說,雖然王寶山夫婦疼愛女主,但是如果女主和周氏起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長子崇文又堅決不和周氏分開的話,即使王寶山夫婦再不願意,他們也只能放棄女兒。因為小農社會可沒有所謂的退休金,等他們干不動活,還得靠兒子養老,他們心裡就算更偏向女兒,也會在現實選擇以及周圍的輿論環境裡,被迫站到長子那邊。我們從女主的角度或者從上帝視角看周氏錯誤很多,但是這在古代沒辦法構成讓崇文和周氏分開的理由,除非再等幾年周氏還沒有孩子,才會讓周氏和崇文的分開更符合當時的環境(但是這又涉及到到底誰不能生,在沒有辦法確定是女方問題而把原因歸結於女方,又和封建社會壓迫女性掛鉤)。
所以基於種種考量,女主目前不會和周氏公開鬧翻,但也會不斷積攢力量,慢慢和他們解綁。在寫這篇文之前,我也查了好多明代的資料,儘可能讓小說在保證可觀看性的同時不至於完全脫離當時的時代背景。這部小說不出意外的話,篇幅會在100章以上,所以女主也會不斷的成長,為自己、為家裡人、為周圍環境做出一定的改變,25章之後女主就不再這樣了,所以還請大家耐心看她的成長。
也感謝大家給我的意見,我會重新思考一下女主個人性格以及成長過程的塑造,儘量給大家呈現出一部合格的作品來。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提建議哦,感謝你們的支持!
第14章 藏糧
周氏第一個皺眉
就說那二百斤糧食,周大山自家留下一百五十斤,又給周大海家送上五十斤過去。
他們沒有一個人敢挺直腰杆子說不曾占王家的好處。
周大海家的本來想從木槿這裡開話頭,把話題引到王崇武身上的,結果先被王李氏給了個沒臉。
就算她臉皮厚,也沒法再開這個口。
於是只說些無關緊要的哄王李氏高興。
晌午時,周家人坐著不走,這是要留飯的意思。
他們可不跟王家似的,吃糧食就能吃七八分飽,他們家人多又沒糧食,就著王家送來的糧食加樹皮磨成的粉一起吃,吃個四五分飽已經很高興,
要餓的實在受不住,就多少吃點觀音土。
觀音土吃多會大肚子,最後活活撐死。
要是只吃一點增加飽腹感,倒沒太大問題。
王寶山在外間喊王李氏過去做飯,木槿下意識要去廚房,正好可以遠離戰場。
結果王李氏阻止她:「你做飯從來不愛惜油鹽,你沒聽親家說嘛,咱們家接濟完親家之後,連你過來吃頓飯都負擔不起,哪能任由你手鬆放油鹽。你且招呼著客人,我去做!」
王李氏顯然沒有消氣,說得周家人面上訕訕的。
而周氏心裡五味雜陳,看公婆的意思,他們已經知道自己前段時間諷刺小姑子在家吃喝的事,她不知道是不是木槿透露過去的。
周家人剛來,王李氏就和王寶山說依照親家的性子,晌午肯定要蹭一頓飯回去。
他們夫妻還說好,他們要真留下,不管怎麼說都是親家,就蒸一鍋雜麵饅頭,讓他們吃的飽飽的再回去。
畢竟周家兒子多,他們那點糧食不夠吃。
但周家人接二連三地拿木槿說事,仿佛木槿吃用的是他們的,王李氏臨時更改了主意。
你家閨女嫁到王家,我們老兩口可從來沒虧待過她,地里有家裡三個男人並兩個長工,兒媳幾乎很少下地,周氏在家做閨女時恐怕都不會過的那麼舒服,周氏拿著王家的糧食接濟家裡,王家沒人說她半句不是,王家做的已經夠地道,不然出去看看,還有哪戶人家比他們做得好。
王李氏心想。
王李氏來到廚下,沒做雜糧饅頭,只做了糠餅,一人一個,不管飽。
家裡之前殺的雞,沒捨得吃,用鹽醃了起來,本想燉上半隻雞的,這下也不用了,直接上點之前醃的鹹菜就好。
反正鬧災荒,家家戶戶都不寬裕。
所以,當飯菜端上去的時候,王寶山盯著糠餅好一陣端詳。
老妻什麼都沒說,但看桌上的飯菜,他能猜到兩邊恐怕聊的並不愉快。
而女客這頭,周氏看著糠餅,第一個皺眉。
她天天跟王家人一起過活,自然知道王家的生活水平,家裡一日三餐兩餐都吃雜糧饅頭,只有一餐會吃糠餅。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