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2023-09-14 07:29:11 作者: 一枝春茶
    至於菜品,宋寧也花了很多的心思,主要分為涼菜、熱菜、湯品、主食、糕點,酒水六個品類。

    既有海參、鮑魚之類的海鮮,又有烤鴨、羊排這類的傳統菜,主食除了米飯和麵條還有熱氣騰騰的蒸餃、小籠包等。

    這一場宴席辦得很成功,成功得甚至有些出乎阿邁德的意料之外,席間還有好幾個西洋人向他打聽今日喝到的酒和茶葉。

    宋寧趁機將自己釀的高粱酒推薦給了他們,這些久經商場的異邦人似乎也嗅到了一絲商機,當場與他們簽訂了一批酒和茶的訂單,準備將他們淘到的本地特產帶去別的地方碰碰運氣。

    朱記那頭,錢掌柜與兩個管事配合默契,趁著這些外國客商湧進來的這一個月賺了個盆滿缽滿,每日看著白花花的銀子進帳,都樂得合不攏嘴。

    到了四月中旬,那群歸國的西洋客商給南洋商會的人來信,信上說他們帶回去的絲綢、瓷器、茶葉和酒都受到了本國人的追捧,賣出了很高的價錢,如今可謂是供不應求。

    他們寫信請求與梁國的供應商簽訂更多的訂單,請阿邁德先生協助他們促成此事。

    阿邁德收到信第一時間便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宋寧。

    「宋娘子,你的那批高粱酒在西洋賣得很好,他們想要簽下更多的訂單,還請你們早做準備。」

    宋寧對阿邁德再次表達了感激之情,根據他們帶來的消息,那群西洋商人大約會在半年後重回此地,她需要早早籌備釀酒的事宜。

    是夜宋寧搬出自己的小金庫,替自己算了一筆帳。

    這大半年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除了酒樓門口的小食攤,還有朱記和醬菜買賣給她的分紅,再加上杜蘅給學生上課賺來的束脩。

    除去家裡的開銷,如今她手上也攢下了四五百兩銀子。

    這四五百兩銀子雖然還不足以在府城的黃金地段買下一座宅子,卻也足夠在城郊買下一塊地用來搭建她的釀酒作坊。

    翌日,宋寧將自己的打算告訴了家裡人。

    孟氏表示自己可以找左鄰右舍的人打聽打聽哪家在城郊有地要賣。

    住在楊柳巷的人大多是本地人,家裡多有田地抑或是親戚住在城郊的。

    杜家要買地的消息一傳開,很快便有人找上了門。

    宋寧同婆婆、小姑子一道前去看了城郊的幾處田地,最終定下了一塊距離水源和官道都比較近的地方。

    那家人姓夏,家裡是做藥材買賣的,這幾畝地原本是種著藥材的,田地周圍還搭了幾間屋子用來看守藥田,只因要搬去別的地方才急於出手,價格也給得頗為公道。

    雙方都是爽快人,早上看過後,下午就簽了契書。

    這塊地地勢平坦,周圍綠樹環繞,不遠處還有一條小溪,坐騾車到最近的集市也不過一刻鐘的工夫,倒也是個十分宜居的去處。

    宋寧看過後決定將其中一畝地用來搭建廠房,其餘的地用來蓋莊子、種菜、養牲口。

    轉眼到了五月,柳七那邊又來了信提醒杜蘅、江澄二人別忘了時間。

    宋寧原本是打算同杜蘅一道回桃源鎮參加同窗家的喜宴,未曾料到臨行前半個月突然收到劉慧娘寄來的信,展開一看竟是她和鄭昊的喜帖。

    這讓宋寧和杜蘅都有些猝不及防。

    信上只說是鄭家那頭老太爺年事已高,希望早日看到孫子成家。

    依照曹氏的性子,以鄭昊的人品家世,劉家這頭自然也求之不得,兩家一合計便把親事定下來了。

    宋寧含笑看完劉慧娘的信,最後又看了一眼落款處的日期,詫異道:「相公,可還記得七郎的好日子定在了哪一天?」

    杜蘅不假思索道:「五月二十六。」

    宋寧將信紙遞給他,「這還真是巧了,慧娘和鄭大哥也定在這一日。」

    杜蘅含笑點點頭,千載難逢的吉日,自然是很搶手。

    小夫妻倆一合計,到時候只能分頭行動了。

    宋寧是作為劉慧娘娘家的送親隊伍一起從白水村出發的,同行的還有劉家的幾位叔伯與曹家的娘舅。

    大喜的日子,新娘子一襲大紅喜袍端坐在花轎中,一頭烏髮齊齊整整挽做婦人髮髻,杏眼柳眉,雙頰酡紅,唇上點著大紅的胭脂,整個人艷若桃李,只一雙白生生的素手緊緊攥在膝上,顯露出她內心的緊張與期待。

    白水村好久沒有這樣的喜事了,村民們都自發地過來將送親的隊伍送往村口,人人臉上喜氣洋洋,嘴裡說著一連串的吉祥話。

    曹氏夫婦抱著小兒子鐵蛋兒在一陣嗩吶、鑼鼓吹吹打打聲中被人簇擁著向前,笑呵呵地朝著鄉親們撒喜糖。

    花轎到了村口,按照本地的風俗,新娘辭別父母,由叔伯兄弟送往夫家。

    劉慧娘轎內掀開轎簾,朝著曹氏、劉貴的方向喚了一聲「爹、娘,女兒去了!往後女兒不在身邊,你們要好生珍重……」。

    一句話未說完,轎內嬌娘早已泣不成聲,轎外的父母也都落下淚來,連帶著三四歲的鐵蛋兒也跟著嚎啕大哭起來。

    眾鄉親們又是一陣好勸歹勸,好容易才將人勸住。

    曹氏收了淚,拉著女兒的手強顏歡笑道:「也是,我閨女是到好地方去享福去了,娘應該高興才是。走吧,走吧,可別耽誤了時辰,讓姑爺好等!」

    劉慧娘也收了淚,由喜婆攙著上了馬車,一行人又吹吹打打往鄭家去了。

    

    <span>傳送門: |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