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2023-09-13 21:04:38 作者: Mod
之所以過幾日,是因為接下來兩天要見見衙門的人,幹活嘛,總得有人手。
時柯來的緊急,身邊沒有能堪大用的人,只能讓扎格和孫恆源挑人頂上。
他二人亦有安排,孫恆源護衛時柯安全,扎格主要是儘快幫時柯了解俞峰城風土人情。
次日一早,時柯起來時,前任知府急忙離開,外頭院子裡兩個小廝正在掃雪。
簡單用過早飯,他去正堂見未來的一干下屬,最重要的是摸清農事,開年來的春耕不得耽誤。
前堂,昨日沒來得及見新任知府大人的人陸陸續續抵達,互相使個眼色,想知道知府大人有何見教。
朝廷之事,他們邊關也有靈通之人知曉一二。
對新來的知府第一印象是年輕,第二印象才是簡在帝心。
如今這第二印象少不得打個問號。
真若是簡在帝心,也不會放到邊關來,來得匆忙,他們甚至還沒接見上司的準備。
若是明升暗貶,那跟著的錦衣衛又是什麼意思?
這事兒啊,難說。
當然,他們大部分人心中頗為好奇,因俞峰城種的高產種子還是這位大人率先試種推廣的。
此刻面上多是寫滿了期待,想一睹真容。
又有兩人步入正堂,其餘衙役向二人行禮,「見過同知大人、通判大人。」
這二人一身朝廷官服,身上帶著邊關官員特有氣質,沉穩又帶狠勁,放下筆就能上馬出去和西域部族的人過兩招。
「嗯。」打頭的同知應了一聲。
整個府衙的人都到了,林林總總近五十人,占了半個正堂。
同知和通判二人在俞峰城做事已久,對邊關十二城了解甚多。
他們雖不熟悉邊關總兵,也就是大皇子的作風,但也對扎格其人還是了解一二。
根據消息,昨日此人出城迎接新知府。
不管是不是總兵授意,還是出於扎格本人的意願,都說明新知府本人是個有本事的。
能讓皇上一直記掛著的人,想來不是簡單人物,這樣的人到了邊關,日子不安生啊。
前任知府在任數十年如一日地治理俞峰城,兢兢業業,不貪圖名利,不苛責百姓,兢兢業業做著符合青天大老爺身份的事兒。
他不求到任的知府將俞峰城變得和上林縣一樣,只求對方不要用上林縣的標準要求俞峰城。
江南水鄉和大漠邊關,二者沒相似之處啊。
這般想著,只見正堂後走出二人來,餘光看見那身官服,同知和通判連忙行禮,「見過指揮使大人、知府大人。」
作者有話說:
抱歉,畢設耽擱的時間有點長,一直沒騰出手更文。
正好做得差不多了,人也因次密接隔離去了,這回有時間更文了orz
第122章 真相
時柯身後還跟著趙毅, 按理來說,趙毅此刻應該帶著蘇無風去拜見邊關總兵榮親王,但在他們進城後, 蘇無風已然不見蹤影。
臨走前留一張字條,上書:以靜待動。
蘇無風的話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燕文帝的意思,時柯考慮再三,勉強相信。
他到的時機很巧, 還未到來年春耕,尚有時間了解當地的耕種農事。
至於孫恆源說的多準備糧草,這事兒不急, 等瞧過農田具體情況再說。
他總覺得榮親王的目的不在於此, 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全大家臉面順便給他一個心理準備。
事情真相如何, 要等趙毅的問詢,時柯先去應對前來拜見的一干人等,順便打聽稅課。
免禮入座, 時柯率先開口,「俞峰府氣候如何,糧食生長情況怎樣?春耕時節幾月開始?灌水可還順利?」
同知心底一動,黝黑的面上不見波瀾, 心底卻在忖度新任知府是個什麼樣的人。
傳聞里這位天子侍講深受陛下看重, 錦衣衛也對其和顏悅色。
在上林縣和水師一事出來後,他以為出主意的另有其人,時柯是推出的靶子。
大抵是出於補償,才將上林縣的諸多政績推到時柯身上, 他本身能力是不足的。
年輕人而已, 不足為懼。
想得雖多, 卻也只是幾息的事兒, 他拱手回道,「回大人,俞風城兩面環山,雨水較其他地區豐沛,冬季雪多,來年春耕不缺灌水。不同於江南,這裡二三月土仍上凍,四月方才化開,待到八月收割。」
時柯想了想三件套的種植特點,問道,「田中可種植土豆?」
「俞峰城多種植土豆、小麥、豆類。其中土豆產量雖不如江南,但口感較為軟糯,更易飽腹。」
時柯又問了幾個問題,府衙的人倒是能說個一二出來,或許不通原理,但常年積累下的經驗讓他們避開大部分陷阱,在邊關艱難紮根成長。
初步了解邊關的農耕條件,時柯沒有妄下判斷。
前世他很少了解這裡的情況,兩輩子加起來這是頭一次站在邊關土地上,一不小心會造成外行指導內行。
還是需要大數據支持。
「俞峰城的田稅如何算得?」
上林縣時免稅,沒有繳稅一事,換了俞峰城就沒這待遇。
稅課一事,必須慎之又慎。一不小心就捅個簍子出來,更有可能被人背刺,多事之年,不得不防。
同知和通判二人心底一跳,餘光瞥見錦衣衛特有的皂靴,麵皮發緊,嘴上愈發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