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異想天開
2023-09-12 10:44:23 作者: 碧血懷紗
林招娣一疊聲地吩咐下去,早有人去找人通知管事了。
林黛玉抱著幼弟,見林招娣如此激動,便道:「這葡萄酒也好、紅苕酒也好,如果真的如姐姐所說,真的會受歡迎,那麼姐姐也該先將這釀酒作坊弄起來呀。」
「不用。如果採買到了葡萄,就讓他們直接把葡萄送到家裡去,我自然會弄的,倒是不要現成的作坊。至於紅苕,地里一批批地收割,一批批地送來就是了。至於作坊,今年大概也不需要,今年第一次做紅苕酒,自然用不到這個。只要在家裡找個院落,砌個專用的灶就好。」
細細地回想釀葡萄酒和紅苕酒的程序,林招娣迅速地得出了結論。紅苕酒大概沒有多少人喜歡,自家跟軍隊裡的將士們也不熟,恐怕不能往軍中大佬那裡送。至於葡萄酒,今年第一年釀出來的,大概只夠送人的,剩下的大概還不夠自家人用的,還不能賣。所以,能夠用來換銀子的,也只有紅苕酒了。
林黛玉道:「姐姐,你在想什麼呢?」
「我在想如果釀成了紅苕酒和葡萄酒,該怎麼處置。京里的勳爵貴胄之家,喜歡烈酒的大概不多,但是喜歡葡萄酒的人卻不少。我估摸著,等這兩樣酒都釀出來了,葡萄酒只怕剛剛夠自家用的和送人的,而紅苕酒大概除了軍中的將士們,就只有那些蠻夷會喜歡。所以,紅苕酒,我們就拿來換銀子,葡萄酒,我們就拿來送人。」
「姐姐從來就沒有釀過葡萄酒和紅苕酒,怎麼就知道這一定能成的呢?我聽說,宋代的時候,中原也有人釀過葡萄酒,結果根本不能跟外藩進貢的相比。」
「你忘記了?葡萄擱久一點,就會有酒氣。不過是多試兩次就好,也不費什麼事兒。至於紅苕,我曾經聽人說過,這種吃起來有甜味的東西都可以釀酒。反正先拿釀糯米酒的酒麴試試。」
「姐姐,我聽說外頭送來的紅苕有一籃子呢,姐姐何不先拿那個試試?」
「不行。雖然我有拿紅苕釀酒的意思,但是那也是在紅苕有多餘的情況下。我們家要修水利,需要的人手也不少,我們家已經備下了不少糧食,卻也剛剛夠工錢的。如果紅苕真的如那遊記上那樣高產,多多少少也是個補益。至少口糧這一塊就省了許多了。」
「也是,我看那些流民餓怕了肚子,只怕真的會只要糧食,不要銀錢的。」
自打確定了要修水利的事情,林黛玉就不時地跟人打聽一下各種事項,有空的時候,也會算一算,自然知道家裡的錢糧的狀況。
「說起這紅苕高產的事情,我就想起了那本遊記。當初還是我先找到那本遊記的,對這紅苕的事情也不過是看過就忘,也虧得姐姐有心,居然想起它來,還專門讓人去通州去找。找了這幾個月,才得了那麼一籃子。只是,姐姐,這紅苕真的那麼高產麼?它到底是產自南國的。南國的氣候和水土跟京師都不一樣。姐姐有多少把握做成這事兒?」
林招娣一愣。
對了,如今的紅苕對於中原人來說,不過是個稀罕物件,更不要說什麼相關的情報了。
「不妨事兒。當初螃蟹不也被人當成蜘蛛,每人敢吃麼?我今兒個就做一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好好地試一試。地方我都已經弄好了,就等著那籃子的紅苕發芽之後,移植到地里去了。」
「怪道呢。我說這幾日姐姐怎麼把那些紅苕都放在籮筐里,還鋪了一層薄薄的土,不時地灑點水上去,原來是等它生根發芽。」
「是啊。我也不求它能跟在南國那樣,一畝地收個三四千斤的,我只要它能接近一千斤就足夠了。」
「姐姐還說不貪心呢。江南最好的地,一季也不過打三四百斤的稻子呢。這紅苕如果真的能收上一千斤,還不成了寶貝。」
「就是它再寶貝,它也不能用來納稅。除了用來給流民們做口糧,也只有用來釀酒才能夠換上銀錢,用來繳稅。」
「姐姐忘記了麼?我們家是不用繳稅的。」
「我當然知道這個。只是,如果這釀酒的法子真的成了,我們再向百姓們收紅苕,百姓們見它有利可圖,才會廣泛種植。也只有這紅苕被廣泛種植了,災荒之年來的時候,百姓們也不致於餓得那麼厲害。至少,每年青黃不接的時候,也有份果腹的東西。」
「原來姐姐是這麼想的,倒是我糊塗了。」
「不是妹妹糊塗,而是妹妹從來就不知道餓肚子的滋味,在書上讀過青黃不接這個詞,卻不知道這四個字對於尋常百姓到底意味著什麼。」
「是呢。聽姐姐這樣一說,我才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的涵義。」
「如今我也只能這樣說說而已。以後,還要看呢。不過,這紅苕還是要種的,我已經打算好了,就在我們兩個新添置的莊子上,每人種上一些。聽說這紅苕在南國長得很快,三四個月就能夠爬滿一大片地。京畿寒冷,東西也不像南國那樣快生快長,我們就把時間放寬一點,現在是二月初,就等到七月,不,到八月里的時候看看。如果這紅苕真的長得好的話,我們明年就多種一點,將這些山腳下都種滿了。」
「嗯。」
林祈歪著頭,聽了半天,道:「姐姐,姐姐,那新買的山上也可以種呢。」
「沒錯,那幾座山上的確可以開闢一些地方用來種紅苕。祈兒真聰明。」
林黛玉皺了皺眉頭,道:「姐姐,我記得姐姐曾經說過,當初我們進京的時候,父親就拿了四十萬兩銀子給姐姐。後來父親平平安安地從鹽政上退出來的,這筆銀子就留在了我們姐弟的手裡,父親並沒有拿回去。後來,我們又是買莊子,又是買山地的,連著花了好幾筆,現在只怕這銀子也不夠了吧?加上這修水利的事兒,姐姐,真的不要緊麼?」
林招娣道:「我們還有印書作坊呢。」
林黛玉道:「如果姐姐說,我們還有兩座玉石山,我還放心些,可是這印書作坊又有什麼用?我記得可清楚了,父親曾經說過,印刷越是精美的書籍越是昂貴,有些書,根本就沒有印刷版的,尤其是像《史記》、《太平廣記》、《資治通鑑》這樣的大部頭,更是只有手抄版的。江南第一書商雲家就曾經想過要印《資治通鑑》,最後因為工程浩大,最後還是不得不放棄了。」
「那我問妹妹,雲家為什麼會放棄?」
「當然是雕工麻煩呀。」
「我們家的印書作坊需要雕工麼?」
林黛玉這才想起來,自己家的印書作坊用的是鉛活字,比起人家的雕版,實在是不知道要省多少事兒。
「妹妹沒有看到。我們一個月,就能夠印好一部論語,可是換了雕版,一個月,只怕那雕刻師傅都沒有把雕版弄好呢。而且,鉛活字可以弄得很小。別人的一頁紙上可以印上百個字,我們可以數倍於他。這樣一來,這紙張就節省了很多。光這一項就可以省下不少的紙。更不要說這價錢了。」
「是了,前幾日作坊里將新印好的書都送來了。那薄薄的一本論語,內容不見少,卻只有別人的一半厚。對了,姐姐,是不是我們的價錢也只有別人的一半?如果真的是那樣就好了,正經的讀書人也可以花一部書的錢,買下兩部書了。」
「如果真的是那樣就不好了。」
「為什麼?」
「妹妹難道忘記了,不少讀書人都是靠給人家抄寫書籍換取一點點的銀錢,好為繼續科考而準備麼?如果我們一下子將書籍的價格壓到那麼低,豈不是斷了這些讀書人的生活來源?還有,別的印書作坊里也有工匠,如果我們把價格壓得太低了,那麼這些印書坊的書都買不出去了,豈不是斷了人家的生路。」
「是呢,倒是我想岔了。」
「其實,我並不想在《論語》這樣的書籍上跟別的印書作坊爭風,我倒是想將《史記》、《太平廣記》、《資治通鑑》這樣的大部頭都刊印出來。如果朝廷允許的話,我還想把《大律令》全部給刊印出來呢。」
「《大律令》?」不要說林黛玉已經呆住了,就連戴司正常司贊等見過大場面的人都有些呆愣住了。
《大律令》,一共三十六卷,簡簡單單的各項條例就有十二冊之多。如果真的要刊印,只怕還要加上注釋和經典案例以作參考,那就真的是一座書山了。朝廷也不是沒有想過將之全部刊印的,最後,考慮到那巨大的雕版,最後也只刊印了十二冊的條例,沒有加上注釋和案例。
如果林招娣真的敢接這個活計的話,戴司正、常司贊等人可以肯定,朝廷一定會要求她把《大律令》全集,從各項條條框框的法令,到各種注釋,還有經典案例都給刊印出來。要知道,當初朝廷第一次想把《大律令》全集給刊印出來的時候,南北四大書商都無比驚恐,生怕朝廷把這活計交給了自己。還特地備了厚禮,請朝中宰相幫忙說話,才讓先帝打消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