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頁

2023-09-12 10:19:00 作者: 五色瓜
    受她的感染,溫見寧終於漸漸打起精神來。

    三天後的傍晚,溫見寧照常去陸家教書。

    到了他們照例與陸家母子們告別時,溫見寧對那位姨太太道:「……最近學校里功課吃緊,從下個月起恐怕不會再來了,感謝您這段時日的關照……最近這段日子請您早些幫兩個孩子打聽新的女先生。如果您有需要的話,我也可以幫忙和同學們打聽一下有沒有想來的。」

    那對龍鳳胎一聽說她不再來了,頓時喜笑顏開。但溫見寧這些日子下來的積威猶在,兩個小的好歹還記著馬上收斂起表情,又垂下頭做出老老實實的模樣來。

    不過溫見寧根本沒心情管他們的反應。

    她眼角的餘光瞥到旁邊的馮翊仿佛被定在了原地。

    他並沒有出聲問一問她原因,也沒有表示出驚詫。

    畢竟他那麼聰明的一個人,想來什麼都能猜到。她突然連聲招呼都不打就要辭去家館,顯然已是將他排除出了朋友的範圍。

    陸家姨太太顯然也很驚訝,嘴上挽留了幾句,破天荒地親自將兩人送至門口。

    回去的路上,兩人半晌無話。

    溫見寧打起精神來:「這段日子以來,多謝你的照顧了。」

    馮翊沉默了一會,才道:「應當是我謝你才對。不過你辭了家館,可還有什麼別的打算?」

    他是在擔心她沒了這份兼差,接下來的日子會難過吧。

    溫見寧專注地看著腳下坑坑窪窪的鵝卵石路:「沒事的,我自己私下裡會寫些小說賺稿費,手頭還算寬裕,以後還會去圖書館幫忙整理資料或者修地方志,足以養活自己了。」

    所以不必擔心她。

    之後馮翊便不再說話了。

    臨到學校門口時,兩人和往常一樣,自然而然地分開轉身,往不同的方向而去。

    回宿舍的路上,溫見寧一個人走得很慢。

    她已經不用馮翊再指導她臨帖了,報頭不過就那麼幾個字,她早已練得差不多了。今日又辭了陸家的家館,往後肯定不會常常與馮翊碰面了。日子一長,兩人的關係會慢慢淡下來,真正回到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這樣也很好。

    第一百零三章

    自那日之後,溫見寧很少再見到馮翊了。

    時間一長,果真如她當時所料想的那樣,原本心中的悸動也漸漸褪去。

    她在辭了陸家的家館後,在北平中日戰爭委員會另找了一份兼差。這是份薪水不高的閒差,只負責幫忙搜集、剪貼、整理中日戰爭爆發以來報紙上的有關消息,以此作為日後研究的史料。來此工作的許多同學都不是為了那點薪資來的。

    每當溫見寧坐在閱覽室中,和其他人一起翻查、整理著那些真實的資料時,都感受到空氣中那種無言又沉重肅穆的氛圍。

    到了九月,外界突然傳來消息,德軍發動閃電戰突襲波蘭,英法正式對德宣戰,歐洲也註定不能再平靜下去了。一些將民族存亡寄希望於英美身上的聲音又紛紛抬頭,發聲者中不乏一些著名的文人學者,有些甚至是聯大的師長。

    溫見寧實在沒忍住,還用化名寫了篇文章發在了《今日評論》上。她並不看好英法兩國的能力,僅僅歐洲戰場就足以牽制他們的注意力了。至於遠隔太平洋的美國,更是無利不起早的典範。從東北事變至今八年,在沒有利益割讓的情況下,還在指望西方這些國家無私對中國伸以援手的人,可以說是沒有半分長進。她在這篇文章中的語氣難免重了些,引起了挺英美派的反駁,讓她又不得不接連寫了好幾篇文章駁斥對方

    不過大多數時候,她還是將重心放在了《望族》的修訂上。

    說起《望族》,溫見寧當初寫它,只是為了譏諷溫家人,沒想到卻無心插柳柳成蔭,反而使其成為她最出色的作品之一。由於《望族》篇幅較短,人物也少,要重修其實並不是件難事。但在修改的過程中,她想起那日見宛的來信,突然想再續上幾篇,給小說中這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大家族一個結尾,所以修改的進度始終不快,直至最近這幾天才寄了出去。

    在這期間,學生自治會進行了第二次改選。

    在這次改選中,鍾薈由於上半年的當眾辯論和《野火》帶來的聲望,成功當選為理事會的副會長,併兼壁報股的負責人。所謂壁報股是學生自治會下屬的分支之一,顧名思義,主要負責學生中的壁報事務。同宿舍的馮莘也因為善於處理學生事務,成了時事股的負責人。

    作為一個局外人,溫見寧從她們那裡聽說了許多內部消息。

    據說這次選舉中,存在一些學生社團拉幫結派、擠占職位的現象,鬧得大家都很不愉快。好在中途被沈、范兩位學姐及時制止,學生自治會才不至於成為互相爭鬥傾軋的地盤。

    儘管這些與溫見寧這種既不參與改選、也不與其他人拉幫結夥的普通學生無關,但她仍有一種深深的憂慮,也不知眼下這樣的太平光景,又能維持多久。

    另一邊,陳鴻望手下的那些人動作很快。

    沒過多久,他們將《望族》成功印刷出版。這本書經過溫見寧精心修訂後,文采思想比當日風靡上海時又上了一個台階,不出所料地大獲成功。

    消息傳至昆明時,溫見寧也沒有心情為自己高興。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