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頁

2023-09-12 05:04:33 作者: 橘金咖啡
    精明的已經垂下眼,當作一切沒發生。

    只有兩三個老臣頑固地梗上了脖子,跪下來說:「老臣肺腑之言,望陛下廣納後宮,延綿子嗣。」

    「臣附議!」

    三兩個老臣跪了下來,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

    年輕的文官都閉嘴不言,這些人大部分當初都被宋九兮救過。如今他們進了官場,即使不說什麼。但也不會趕這個風頭上前去讓陛下開後宮。

    燕述白臉色黑沉,陰森森地說:「朕記得當初朕登基的時候,朕就說不過。你們想讓朕好好當這個皇帝,就別來對朕的後宮指指點點。」

    老臣顫顫巍巍地說:「請陛下以江山為重,子嗣延綿乃是國之大事,不容輕視。」

    「是太子不夠好,還是朕這個皇帝太好脾氣了?」燕述白震怒,「你們若是覺得非要開這個後宮不可,那朕今日就將皇位傳給太子!」這江山你們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陛下息怒!」眾臣忙跪下,小小的太子也跟著跪下了。

    燕述白甩袖離開,老臣老淚縱橫,竟然跪著不起了。

    宋九兮聽到消息的時候,她還在讓尚衣局給太子和公主制今冬的新衣。

    她聽到方瓏的匯報,愣了一下,問:「陛下呢?」

    方瓏道:「已經回了坤寧宮。」

    宋九兮點了點頭,等事情安排好,她才回去了。

    她一進去就見燕述白窩在榻上,神情懶散地翻著一本雜書,那是宋九兮無聊的時候看的一本遊記。

    宋九兮從他臉上沒看到沉怒的神色,她洗淨了手,走到跟前。

    「陛下今日不用處理政事了?怎麼回來這麼早?」

    燕述白笑著道:「我不在的這段時間,太子處理的挺好的。看樣我這個甩手掌柜可以安心當下去了。」

    宋九兮坐了下來,沒提前朝的事。

    燕述白在前朝發了火,若是為別的事,宋九兮還可能勸兩句。但大臣讓燕述白開後宮這事,宋九兮不會答應。

    她居於後宮,這些年也沒有在前朝出現過。但那些人真的以為她脾氣好到什麼都能容忍了?

    她手中到現在為止還握著兵權,真把她惹怒了,她就帶著人去朝前問問,那些上奏摺的大臣是什麼心思,家裡女兒都多大了。

    她倒要看看有多少人敢當著她的面,將家裡的女兒送進後宮的。

    燕述白不提,宋九兮也當沒這回事。

    但御書房裡三個老臣還在跪著,若是任由不管,這幾個老臣出了事,燕述白就會落下一個昏君的名頭。

    段牧在坤寧宮外欲言又止,他們也拿那三個老臣沒辦法。

    但到了傍晚段牧來報,那三個老臣還在跪著。燕述白的書也看不下去了,他沉著臉一言不發地往外走。

    「等等。」宋九兮拉住他,「讓太醫院的人過去,老臣年紀大了,不能出事。」

    燕述白沉聲說:「我知道了。」

    但燕述白正準備過去,一個錦衣衛過來了。他在段牧耳邊說了幾句什麼,段牧露出驚訝的神色。

    段牧聽完走到燕述白面前說:「陛下,三位老臣已經被太子勸回去了。」

    宋九兮訝異:「太子?」

    宋九兮和燕述白對視一眼,段牧點頭:「不知道太子說了什麼,三個老臣眼淚縱橫地回去了。」

    這個疑惑在晚膳的時候揭曉了,太子晚膳時來了坤寧宮和他們一起吃。

    燕述白問:「你跟那幾位臣子說了什麼?」

    「兒臣沒有說什麼。」小太子臉頰稚嫩,但坐姿筆直,神情也沉穩嚴肅,「兒臣只是跟他們說,他們勸不動父皇的。與其惹父皇母后不開心,還不如放棄這個想法。」

    宋九兮忍不住追著問:「你這樣說,他們就答應了?」

    「兒臣還說,他們若是想看皇室子嗣增多,那他們得活長一點,等兒臣長大了,他們可以上摺子讓兒臣廣納後宮。」

    宋九兮:「……」

    燕述白:「這是個好主意。」

    宋九兮忍不住在燕述白肩膀上打了一下,「你不要胡說。」

    說完她看向小太子一板一眼的臉色,隨即問:「這些都是誰教你的?」

    「文華殿裡的太傅說過,為君者不宜有過多私情。兒臣以後要當明君,兒臣有這個責任為皇室開枝散葉。」

    宋九兮捂住了額頭,燕述白頗滿意地點了點頭。

    看到燕述白臉上的讚賞,小太子忍不住露出了一絲笑容。

    宋九兮揉了揉眉心說:「父皇母后沒教過你什麼,道理都是你自己學的。但即使為君者也不必做孤家寡人,若是有喜歡的人,也應該努力爭取。」

    小太子臉上露出迷茫的神色,宋九兮嘆了口氣,現在說這些是不是太早了?

    但不管是太傅還是燕述白都沒將他當做一個五歲的兒童,他身為大衍國太子。從他一生下來,他這個身份就註定了很多東西。

    夜裡快熄燈的時候,燕述白像是知道宋九兮在想什麼。

    他伸過手,將人攬在懷裡,輕聲道:「太子從小受太傅教導,他學的知識跟我們小時候學得完全不同。你不用太過於擔心他,他比一般人要聰明,更比一般人要明理。」

    「若他想偷懶,他有無數的辦法,只不過他不想罷了。以後的大衍、朝臣、百姓都會因為有這樣一位明君,而感到慶幸。」

   
關閉